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露水凝结寒气,阳光洒在楚国的小山上。
猿猴在洞庭湖畔的树上哀鸣,人们在木质的船上漂泊。
广阔的湖面升起明亮的月亮,青山夹着纷乱的溪流。
云端上的神仙没有出现,整夜都在忧伤地度过秋天。

去完善
释义
1. 楚江:泛指江南之地。
2. 怀古:表达对古人或古迹的怀念之情。
3. 微阳:微弱的光线,这里指夕阳。
4. 楚丘:楚地的山丘。
5. 洞庭:湖名,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
6. 木兰舟:用木兰树制成的船,代指船只。
7. 广泽:广阔的水域,这里指江水。
8. 苍山:青山,这里指山岭。
9. 乱流:湍急的水流。
10. 云中君:神话传说中的云神,这里指神仙。
11. 竟夕:整夜。
12. 悲秋:感叹秋天时草木凋谢、时光流逝而引发的悲伤情绪。

去完善
赏析
《楚江怀古三首·其一》马戴的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楚江边的美景与诗人的感慨之情。首联“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通过寒露和夕阳的描绘,展现了深秋景象;颔联“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则通过猴子的哀鸣和人们的离愁,表现出秋天的萧瑟和寂寥;颈联“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进一步描述了广阔的湖泊和险峻的山川;而尾联“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则是诗人对云中的神明表达了无尽的思念和对秋天的深深感伤。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在秋天中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楚江怀古三首·其一》是晚唐诗人马戴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创作于唐末时期,当时中原地区战乱频繁,民生疾苦。马戴本是出身官宦世家,但家族因罪被贬,使他失去了入仕的机会,生活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来到楚江一带,以诗为寄托,抒发心中的感慨。
在这首诗中,马戴描绘了楚江的荒凉景象,如“白浪如山起复落”、“西风吹老洞庭波”等诗句,反映出时代的动荡和民众的苦难。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如“沙鸥相对怨洲渚”、“贾谊上书忧汉室”等诗句。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是对马戴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在晚唐这个充满战乱和苦难的时代,马戴用他的才情和感悟,为我们留下了这首深刻的诗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