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
松梢凉露警孤鹤,潭面北风蟠老蛟。
蛟老涎腥波浪恶,独吟碎月看松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松树梢头带着凉意的露水惊醒孤独的鹤,水潭面上北风吹过盘曲的老蛟。老蛟在腥臊的液体里搅动出恶浪,我在月光下独自吟咏、静静地观察松树梢头的一切。
去完善
释义
1. "松下":标题中"松下"指的是松树之下,这是一个地点名称。
2. "松梢":指松树的树梢部分。
3. "凉露":指清凉的露水。
4. "警":警告,提醒。
5. "孤鹤":孤单的鹤,这里用来比喻诗人自己。
6. "潭面":指池塘水面。
7. "北风":指从北方吹来的风。
8. "蟠":这里是"盘绕"的意思。
9. "老蛟":传说中的神兽,这里用来形容风中的松树形象。
10. "蛟老":意为蛟龙老了。
11. "涎腥":唾液中带有的腥味,这里用来形容风的腥气。
12. "波浪恶":指波浪汹涌。
13. "独吟":独自吟咏。
14. "碎月":破碎的月亮,这里用来形容月亮被风吹散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词。诗人以松、鹤、潭、蛟、波浪等元素,巧妙地构建了丰富的意象。首先,“松梢凉露警孤鹤”描述了松树上的凉露惊醒了一只孤独的鹤,形象地表现了鹤在松树上的警觉状态,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静谧。紧接着,“潭面北风蟠老蛟”描述了北风吹过水面,激起的水波使水底的老蛟显得尤为生动,强化了诗的画面感。而“蛟老涎腥波浪恶”则揭示了蛟龙的威势和腥臭气息使得水面波涛汹涌,表现出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最后,“独吟碎月看松梢”表明尽管蛟龙搅动了风浪,但诗人在此依然能独自欣赏月色并观望松梢,表现出了诗人的淡定与豁达。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松下》是南宋诗人赵崇鉘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
在南宋时期,赵崇鉘身处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当时,北方的金国势力强大,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山河破碎,民生多艰。在这个背景下,赵崇鉘作为一个文人墨客,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体会。他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赵崇鉘生活在南宋末年,这个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们普遍关注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生存问题。他们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怀。赵崇鉘也不例外,他在这首《松下》中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