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自炷芳萧读道书,玄文豁落走龙鱼。
松梢露色挂北斗,一夜风前学步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己点燃香炉阅读道教书籍,深奥的文字让我如同穿越到龙鱼的境地。松树梢头挂着露珠犹如北斗七星,整夜在风中学习道教的奥秘。
去完善
释义
1. 炷:燃烧;点起。这里指点燃灯烛。
2. 芳萧:芳香之气。这里可能是指熏香或者书画墨香。
3. 道书:道教的经典著作。
4. 玄文:深奥的文章,这里可能是指道经。
5. 豁落:光明朗照的样子。这里指道教经典中光芒四射的意象。
6. 龙鱼:可能指的是龙的图像或象征物。
7. 松梢露色:松树梢头凝结的露水颜色。
8. 北斗:星座名,泛指夜空中的星星。
9. 步虚:古代神仙故事中,仙人行走虚空之中,这里比喻在微风中读书时的悠然自得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自炷芳萧读道书”开篇,生动地描绘了夜静之时,独自燃起熏香阅读道家经典的状态。这一场景静谧而超脱,为整首诗奠定了沉稳的基调。接下来,诗人用“玄文豁落走龙鱼”来形容道家经典的深奥与神奇,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神秘的氛围。
第二句中,“松梢露色挂北斗”是一个视觉与触觉交融的描绘:松树的枝头挂着晶莹的露水,仿佛倒映着璀璨的北斗七星,给人以宁静致远之感。而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表达了自身对宇宙奥秘的敬畏,以及希望能通过修炼达致天人合一的心境。这种心境在诗的结尾部分得到了体现——“一夜风前学步虚”,意指诗人面对自然界的风,感悟生命的无常与微妙变化,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求道的决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赵崇鉘作为一名修行者在探索人生哲学时的寂静与深沉。他的意象运用巧妙且富有层次,使整首诗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坐》是南宋诗人赵崇鉘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以“夜坐”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在漫漫黑夜中对于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相关经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这是一个充满动荡和战乱的时期,北方的辽金不断侵扰中原地区,而南宋政权则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心怀忧虑,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
赵崇鉘作为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一生也充满了曲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强烈的愤懑和不平。此外,他还曾担任地方官员,但由于对官场黑暗的不满,最终选择辞官回乡。这些人生际遇使得他对国家和个人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这个特殊时期,赵崇鉘夜坐沉思,怀念故乡和亲人,同时也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感到忧虑。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夜坐》这首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下诞生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