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书事

标题包含
书事
东邻老翁寒不寐,百结悬鹑抆悲涕。 自云子孙学灌园,不识江湖与风水。 大儿里胥缚送州,小儿遁逃卒未休。 老夫忍饥特未死,犂耙典尽春无牛。 身为王民合徭役,运米操舟操不得。 江湖风水未足愁,檝丧樯倾误人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东边邻居的老爷爷冻得睡不着觉,破衣烂衫拭泪满面。 他自己说儿孙们都去学了种菜,对江湖风水一无所知。 大儿子被里胥绑了送去州官,小儿子逃跑却还未停。 老爷爷自己挨饿还没死去,犁耙都当完了春天没有耕牛。 作为国家的子民该服劳役,但驾船运米却干不了。 江湖风水的困境还不用发愁,船翻人亡才是耽误国家的大事。
去完善
释义
1. 东邻:指作者的东边邻居,这里的老翁是作者描述的主要对象。 2. 老翁:年纪较大的男性。 3. 不寐:无法入睡。 4. 百结悬鹑:形容衣服破烂不堪,百结意指很多破洞,悬鹑形容像鹌鹑羽毛一样破烂。 5. 抆悲涕:擦干眼泪。 6. 灌园:从事园艺工作,这里指的是务农。 7. 江湖:江河湖泊的泛称,这里比喻社会。 8. 风水:地理、气象等方面的学问,也常用来象征时运。 9. 里胥:乡里的小吏。 10. 缚送:捆绑送到。 11. 卒未休:一直没有停止。 12. 忍饥:忍受饥饿。 13. 特未死:特别地还没有死去。 14. 犂耙:耕地的工具。 15. 典尽:典当殆尽,即所有的东西都拿去典当了。 16. 王民:皇帝治下的百姓。 17. 合徭役:需要承担兵役或力役。 18. 运米:运送粮食。 19. 操舟:驾驶船只。 20. 檝丧樯倾:船桨损坏,桅杆倾倒,代表船只出现问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平民百姓的现实生活为切入点,表达了社会底层民众的困苦境遇和悲哀心情。诗人通过描绘邻居老翁的生活状况,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 首先,诗人描述了老翁在寒冷中无法入睡,身穿破旧衣衫擦拭眼泪的情景。这说明老翁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内心充满了悲伤。接着,老翁自述他的子孙都是农民,不谙世事,不了解江湖险恶和风土人情。这里暗示了农民的朴实无知和对现实的无能为力。 紧接着,诗人讲述了老翁的家庭状况:大儿子被官府抓去服役,小儿子逃跑却仍未逃脱。老翁自己则忍受饥饿,为了生存甚至将犁耙典当出去,春天时因为没有耕牛而无法耕种。这些细节充分展现了农民生活的艰难困苦和官僚制度的压迫。 此外,诗人还通过老翁之口,表达了对“身为王民合徭役”的不满。这表明农民不仅要承受沉重的劳动负担,还要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同时,诗人还讽刺了那些掌握权力的人,他们在江湖险恶和风土人情面前束手无策,却因失误而误国。 总之,赵崇钅尃的这首《书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农民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对官僚制度的批判和嘲讽。诗人通过对农民生活的细致描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表达了民众对正义和公平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事》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赵崇鉘之手。赵崇鉘生活在南宋晚期,即公元1140年至1200年间,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民族矛盾、国家危机的动荡时代。 赵崇鉘在年轻时便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曾多次科举落第,郁郁不得志。他曾上疏直谏朝政,却遭贬谪,流放至千里之外的岭南地区。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他虽身处困境,却始终坚守信念,用心观察生活,抒发感慨。 这首诗《书事》正是赵崇鉘在南流放期间所创作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政权偏安江南,北方国土沦陷于金人手中,朝廷腐败,百姓疾苦,诗人身为知识分子,感同身受,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