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真夕对
春云弄月黄金丝,春山草木皆仙姿。
松根对坐日西夕,群峰当前列青壁。
铿铿虚壑含古音,静听宛是商山吟。
洞石微开月当户,剪水弦冰心手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里的云朵在空中飘荡,好像在玩弄着月亮,一缕阳光透过云层洒下,如同金色的蚕丝一般美丽。春天的山林和草地都充满了仙人的风采。
我们坐在松树下,看着太阳渐渐落下西方,周围的群山仿佛一排排绿色的画壁矗立在我们面前。山谷中回荡着远古的声音,静静聆听,好像是来自商山的吟唱。
洞口的石块微微裂开,月光正好照进了洞口,这清澈的月光就像是在弹琴作画,让人内心平静如水。
去完善
释义
《寻真夕对》注释如下:
1. 春云弄月黄金丝:“春云”是指春天的云彩;“弄月”表示玩弄月亮;“黄金丝”指金色的光线。整句描绘春天黄昏时分,金黄色的光线透过云层映照在山川草木的景象。
2. 春山草木皆仙姿:“春山”指的是春天里的山林;“仙姿”形容草木生机勃勃,如仙人一般飘逸的姿态。
3. 松根对坐日西夕:“松根”指的是松树下的土地;“对坐”表示相对而坐;“日西夕”意味着太阳即将落山。这句描述了诗人在松树下的土地上与友人相对而坐,共度夕阳的美景。
4. 群峰当前列青壁:“群峰”指众多的山峰;“当前”表示展现在眼前;“青壁”是青山的峭壁。这句描绘了诗人眼前的壮丽景象,众多巍峨的山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
5. 铿铿虚壑含古音:“铿铿”形容声音洪亮;“虚壑”是山谷中的回音;“古音”指古代的音乐。这句通过描写山谷回响的古乐之声,表达对古代音乐的向往和怀念之情。
6. 静听宛是商山吟:“静听”表示安静地聆听;“宛是”表示仿佛、好像;“商山吟”指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商山路有感》一诗中描绘商山隐士生活的情景。这句表达诗人倾听山谷回声时,仿佛感受到了商山隐士那种超脱世俗的宁静生活。
7. 洞石微开月当户:“洞石”指洞穴边的岩石;“微开”表示慢慢开启;“月当户”表示月亮正好挂在门前。这句描述了月光透过洞穴边岩石的缝隙洒进来的美景。
8. 剪水弦冰心手语:“剪水”源自唐太宗《赋得春水送人》诗句,比喻水流清澈;“弦冰”指用冰块制成弦乐器;“心手语”指内心情感的无声表达。这句以“剪水弦冰”作比喻,表现诗人在此景中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寻真夕对》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山间环境的诗作。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春日的云彩、山色、松根、群峰、涧谷、洞石等自然景观。在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述,传达了他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和体会。
“春云弄月黄金丝”一句,描绘了春日云彩的变化莫测,如黄金般闪耀的光芒,给人以愉悦的视觉感受。接下来,诗人又以“春山草木皆仙姿”来形容春天的山景,赋予万物以仙人的风采,表达了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松根对坐日西夕”一句中,诗人以自己在松树下与友人相对而坐的画面,展现了他们沉浸在山水之间的悠然自得。同时,“日西夕”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为整首诗增添了些许的惆怅之感。
紧接着,诗人通过“群峰当前列青壁”来形容眼前的壮丽景象,将群峰比作青色的墙壁,突显了山峦的巍峨壮观。而在“铿铿虚壑含古音”一句中,诗人则巧妙地运用声音来表现山间涧谷的幽深静谧,使人仿佛听到了古人的歌声,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最后,诗人以“洞石微开月当户”和“剪水弦冰心手语”两句收尾,描绘了洞口微开时月光洒落的场景,以及山中流水的悦耳之声。这两句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还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他在寻真过程中的心灵感悟。
总之,《寻真夕对》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春天山间的美好景象。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表达了其对真理的不断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寻真夕对》是南宋诗人赵崇鉘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
在赵崇鉘生活的时期,南宋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对外,金国一直威胁着南宋的安全,对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国家。在这个背景下,赵崇鉘作为一名文人,深感时代的责任和使命,试图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担忧和对真理的追求。
赵崇鉘在诗中写道:“江山如旧日,天地即新朝。”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他认为,尽管面临诸多困境,但江山依旧,只要人们勇于追求真理,就能使天地焕然一新。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体现了赵崇鉘在动荡时代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