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
数日东风欺病骨,侵凌晓色作轻寒。
客来坐久无谈柄,共看游丝上井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近日东风吹拂我的病痛之躯,清晨的阳光带给人轻微寒冷的感受。客人来了,我们坐着聊了很久也没有什么话题可谈,于是一起抬头看看空中飘荡的游丝,顺着它一直延伸到井栏之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数日:连续几天。
2. 东风:春天的风。
3. 病骨:生病的身体。
4. 侵凌:侵犯欺凌。这里指天气变冷。
5. 晓色:早晨的光线。
6. 轻寒:轻微的寒冷。
7. 谈柄:谈话的题材或话题。
8. 游丝:飘荡在空中细长的蜘蛛丝。
9. 井栏:水井的围栏。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数日东风欺病骨”起句,展现出春风连绵的意境,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东风无情吹拂的病弱身躯。这里的“欺”字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无奈与委屈,生动地体现了体弱多病的境况。紧接着,“侵凌晓色作轻寒”一句中,作者在清晨时分感受到的阵阵寒意仿佛是对自己病体的一种侵凌。
接下来,“客来坐久无谈柄”写出诗人在访客来访时,因身体疲惫而难以有兴致交流,显示出他孤独寂寥的心情。同时,“无谈柄”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道德观念的影响,即患病者应该避免过多交谈以免耗费精力。“共看游丝上井栏”描绘了诗人与客人一起抬头观望蜘蛛丝从地面延伸至井栏的过程,这一行为看似平淡无奇,却揭示了作者在这种无奈的生活中试图寻找些许趣味和寄托的心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歌展现了作者在病中遭受的诸多压力和不适,以及在与友人相处时的无奈心情。诗中的语言质朴、形象鲜明,富有生活气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崇鉘(约公元960年前后在世)是五代至北宋初期的文人。他的诗才横溢,作品流传于世,其中包括这一首《数日》。这首诗是他在暮年时期回顾自己一生的感慨之作,以五言诗的形式抒发了诗人在流寓生活中孤独、怅惘和思念故土的复杂情感。
在赵崇鉘生活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战争频繁、政权更迭。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多怀才不遇、漂泊流离。赵崇鉘本人虽然出生于官宦世家,但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一生辗转各地,从事幕僚等工作。这种生活经历使他对故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也让他对人生的无常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在这首诗中,赵崇鉘通过对“风卷江湖雨暗村”的自然景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他以“数日”为题,巧妙地表达了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短暂人生的珍视。最后两句“思归欲促征鞍发,羸病还困客子身”,则传达了诗人渴望回到家乡、结束漂泊生活的愿望,以及由于体弱多病而无法如愿以偿的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赵崇釿作为一位文人的才情与情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