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
神仙不可学,愿学长不死。
学诗如学仙,吞霞洁尘滓。
渚花流水香,烟霏暮山紫。
凉飔入修竹,一笑鸣绿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神仙不可求,但愿学长生不老。
学习诗歌如同修炼成仙,吸纳霞光洁净心灵。
岸边的花朵随水飘散,香气四溢;烟雾弥漫,傍晚的山色显得紫气盎然。
习习凉风掠过翠竹,传来一声婉转悠扬的琴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神仙不可学,愿学长不死: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长生不老、永葆青春的向往。“神仙”指道家所称的仙人,有超凡能力和寿命;“长不死”是指追求长寿、永生的愿望。
2. 学诗如学仙,吞霞洁尘滓:诗人以学诗比作修炼成仙的过程,通过创作诗歌吸收天地精华(吞霞),达到内心的净化(洁尘滓)。
3. 渚花流水香,烟霏暮山紫: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水边的鲜花与流水散发出香气,暮色中的山峰被云烟笼罩呈现出紫色。
4. 凉飔入修竹,一笑鸣绿绮:描写宁静的环境中,凉爽的微风穿过竹林,诗人在这样的氛围中弹奏着琴弦,发出优美的音乐。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学诗》中,诗人赵崇铁矿通过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诗歌的热爱,表达了追求长生不老与精神超脱的愿望。神仙世界固然美好,但难以企及,于是诗人选择以诗歌作为心灵的寄托。他相信学诗如同修炼成仙一般,可以洗净内心的污秽,从而达到精神的升华。
“渚花流水香,烟霏暮山紫”两句描绘了美丽的大自然景象,鲜花盛开的小岛、清澈的溪流、弥漫着烟雾的山峦和紫色的晚霞。这些美丽的景色被诗人用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表达出来,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最后,诗人通过“凉飔入修竹,一笑鸣绿绮”的形象描述,表达了他在凉爽的微风和青翠的竹林中感悟生活的愉悦之情。这种情感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生活态度的追求。总之,这首诗通过神仙、诗歌、自然和生活等元素的巧妙结合,传达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崇鉘(fū)的《学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潜心学习诗歌创作的艰辛过程和执着追求。赵崇鉘是宋朝著名文人,他的诗词才华横溢,作品广泛流传。这首《学诗》具体创作年代难以考证,但根据赵崇鈇其他作品推测,大致可确定其创作于宋仁宗时期(公元1023-1063年)。
在宋仁宗时期,文人崇尚以儒教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念,儒家经典成为文人学习和传承的主要对象。受这种文化氛围影响,赵崇鉘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在他的生活中,诗歌创作不仅是一种个人爱好,更是一种寄托理想、抒发情志的方式。他孜孜以求,不断完善自己的诗歌技艺,终于成为了一代文学大家。
赵崇鉘所处的时代,正值北宋初期。由于社会相对安定,经济较为繁荣,民间文化交流日益活跃。然而,这一时期的文人面临着科举制度的压力,他们需要通过科考选拔进入仕途,实现个人抱负。赵崇鈇也不例外,他虽才学出众,但仍需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一方面努力学习诗歌创作,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困境和挑战。这些人生际遇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和审美取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