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短翅遍斓贝花紫,逐食飞行晓霜里。 祇知嘴爪求自肥,肥甘累人心弗知。 天寒日暮向何处,前路多山慎勿去。 吴儿织网连素空,一落牢笼腥血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短翅的斑斓贝壳鸟在紫色花海中飞翔,追逐食物穿梭在清晨的霜雾里。它们只知道用嘴巴和爪子为自己寻找丰美的食物,却忽略了那浓烈的香气也会让人们心生厌恶。天气寒冷,太阳即将落山,这些鸟儿将要飞向哪里?前方道路崎岖,群山连绵,要谨慎前行,不要误入险境。那些来自江南的渔夫,他们在清澈的天空下编织着捕鸟的大网,一旦鸟儿落入其中,就会沾上腥红的血迹。
去完善
释义
1. "短翅":形容麻雀翅膀较短,飞不高,这里借以表现麻雀的弱小。 2. "遍斓":斑斓,色彩斑斓的意思,这里形容麻雀羽毛的色彩丰富。 3. "贝花紫":可能是指一种紫色的花朵,如紫罗兰等,用以描绘麻雀在花园中飞来飞去的情景。 4. "逐食":为了觅食而四处飞行。 5. "晓霜":早晨的霜露,说明天气寒冷。 6. "祇":古同“只”,仅仅,表示麻雀只知道用嘴爪觅食以满足自己口腹之欲。 7. "肥甘":美味佳肴,这里比喻麻雀寻找的食物。 8. "心弗知":心里并不知道。 9. "天寒日暮":天气寒冷,太阳即将落山,是形容恶劣的天气条件。 10. "前路多山":前面的路有很多山脉,预示着困难重重。 11. "慎勿去":谨慎不要前行。 12. "吴儿织网":吴地的儿童编织渔网,这里用来比喻捕捉麻雀的工具。 13. "连素空":指在空中连成一片的捕鸟网。 14. "牢笼":囚禁麻雀的地方,这里是陷阱的代名词。 15. "腥血红":形容被捕麻雀的血腥气味。
去完善
赏析
《雀》这首诗通过对麻雀在寒冷冬日里的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首先,诗人用“短翅遍斓贝花紫”来形容麻雀的短小翅膀和斑斓羽毛,形象生动。接着,通过描述麻雀在清晨的霜雾中觅食的场景,表现了它们生活的艰辛。同时,诗人揭示了麻雀只顾自己觅食、肥美的特性,暗示了它们的自私与无知。 接下来的诗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忧虑:随着天气变冷,日色渐暮,麻雀该何去何从呢?前路多山,不宜前往,但它们又无法了解这一点。这里,诗人以委婉的语气提醒麻雀,实际上是警示人们要有所警觉。 最后,诗人用“吴儿织网连素空,一落牢笼腥血红”来揭示麻雀悲惨的命运。由于捕鸟者的出现,麻雀一旦落入罗网,就会成为血腥的红,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敬畏之情的同时,也提出了对人们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批判。整首诗寓情于景,借物抒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崇鉘的《雀》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经济富裕的时代。然而,他的人生际遇并不如意,曾数次科举不第,壮志未酬。这使得他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显得尤为坚韧和坚定。 在这个时期,中国北方的辽金民族对宋朝边境形成了压迫态势,使得北宋朝廷不得不采取守势,加大了国防投入。这种时代背景下,民众生活普遍受到战争压力的影响,心态上也较为焦虑。另一方面,宋初推崇的“文治”政策,让文学、艺术等领域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了文人墨客竞相抒发情感的载体。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赵崇鉘有感于麻雀在恶劣环境中依然顽强生存的精神,创作了《雀》这首诗。他以麻雀为象征,表达了自己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麻雀虽然弱小,但它们勇敢面对风雨,坚守信念,这与诗人自己的人生态度息息相关。因此,这首诗既是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也是对人生态度的哲学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