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偶书

标题包含
偶书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整个世界,人间的纷繁事务,琐碎得如同毫毛一般。百姓看到不公的事情,心中的怒火燃烧,就像是一把古老的刀在磨砺中逐渐显现锋芒。
去完善
释义
"扶桑":扶桑是一个传说中的神话地区,太阳从这里升起,寓意新的一天开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扶桑日出的景象开篇,象征人生的光明与希望。而接下来的“人间万事细如毛”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感慨。这两句既描绘了自然界的美景,又暗示了人世间的艰辛。 诗的后两句转为抒怀,借“野夫怒见不平处”表达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慨。而“磨损胸中万古刀”则传达出诗人虽有心改变世界,却因现实的无奈而感到心力憔悴的忧虑。这里的“万古刀”象征着诗人坚守正义、勇往直前的决心,但却因现实的磨砺而逐渐失去锐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偶书》是唐代诗人刘叉所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对于人生的思考。创作时间为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大唐盛世的后期,国力逐渐衰败,政治腐败,民生疾苦。 刘叉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他本人是一个豪放不羁、不拘小节的人物,常以狂士自居。由于他的个性使然,使得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难以适应,故而一生穷困潦倒,不得志。但这也让他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民间疾苦,体味人生百态。 刘叉在创作《偶书》时,正是唐朝末年战乱频发之际,人民生活困苦,朝廷宦官专权,政治腐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刘叉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生活中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并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此展现了他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