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嘲荆卿

标题包含
嘲荆卿
白虹千里气,血颈一劒义。 报恩不到头,徒作轻生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描绘勇敢和忠诚的诗句。第一句"白虹千里气"可以理解为:即使距离遥远,仍要展现出坚定的信念和气节。第二句"血颈一剣义"意味着:在任何危险和困境面前,都应当勇敢地履行自己的道义。接下来的两句“报恩不到头,徒作轻生士”,表示如果不能报答恩情,宁愿选择牺牲自己的生命。整首诗鼓励人们要有坚韧的信念、勇敢的品质和对道义的坚守。
去完善
释义
注: 1. 荆卿:指荆轲,战国末期卫国人,在燕国受到太子丹的礼遇。为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他携带樊於期的人头与督亢地图前往秦国刺杀秦王,未果被杀。 2. 白虹:古人认为是一种象征英雄豪杰的气。这里用来形容荆轲的英雄气概。 3. 千里气:形容荆轲勇猛之气远扬千里。 4. 血颈:指荆轲的脖颈被砍断,血流满地。 5. 一剑义:表示荆轲以一人之力刺杀秦王的忠诚英勇。 6. 报恩不到头:暗指荆轲刺秦未成,没有完成对太子丹的报恩使命。 7. 徒:白白地,无益地。 8. 轻生士:指那些轻易舍弃生命以求一死的人。这里是贬义用法。
去完善
赏析
《嘲荆卿》刘叉是一首描绘古代勇士荆轲的诗。诗中赞美荆轲千里追杀秦王的豪情壮志,表达了他“血颈一剑义”的侠义精神。然而,荆轲刺秦王虽然勇敢,但终究未能完成报恩的使命,所以诗人感叹他空有一腔热血,却成了轻生的勇士。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荆轲的英雄形象,也揭示了英雄悲剧的本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嘲荆卿》是唐代诗人刘叉创作的一首古风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也就是唐朝中晚期。此时正值安史之乱后的混乱时期,藩镇割据严重,社会动荡不安。 在作者刘叉的人生际遇方面,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仕途失意使他愤懑不平,他渴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他的诗风豪放、刚直,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刘叉看到了许多怀才不遇的人才被埋没,感叹他们生不逢时。而荆轲这个历史人物,因刺秦失败而被后世嘲讽,正符合了刘叉对这些怀才不遇者的同情和惋惜。因此,刘叉用《嘲荆卿》这首诗,一方面讽刺了那些轻视有才之人的人,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那些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才人的深切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