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恨
雪打杉松残,补书书不完。
嬾学渭上翁,辛苦把钓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雪落在松树上,还未完全消融,我正在努力补充书写着未完的书稿。就像那个在渭水边懒散地钓鱼的老翁一样,我也辛勤地挥动着我的“钓竿”(笔)。
去完善
释义
《老恨》刘叉注释:
1. 雪打杉松残:描写雪景中,松树被雪花覆盖的景象。
2. 补书书不完:形容诗人看书看到夜晚,仍未看完的状态。
3. 嬾学渭上翁:此处指姜子牙,他垂钓于渭水边,后来被周文王发现并拜为丞相的故事。诗人以姜子牙自比,表示自己虽年老但依然怀有抱负。
去完善
赏析
《老恨》刘叉
雪打杉松残,补书书不完。
嬾学渭上翁,辛苦把钓竿。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的景象和作者内心的无奈。雪打杉松残,意味着大雪纷飞,寒意袭人,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象征着生命的无常。“补书书不完”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以及对未完成事业的遗憾。
诗人以“嬾学渭上翁,辛苦把钓竿”自喻,寓意着虽然自己已年迈,但仍需为生活而努力,无法像渭上的老翁那样悠闲自得地钓鱼。这种对比既体现了诗人的无奈,也展现了他的坚韧和拼搏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景象和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老恨》是唐代诗人刘叉的一首古体诗,创作于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正值唐王朝的衰落时期。在这期间,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而刘叉本人一生坎坷,屡试不第,曾游历四方,广泛接触民间百姓,了解他们的疾苦和愿望。因此,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困境和精神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