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作哲送令德
我瓠非五石,安能枵不用。
但恃少年气,未肯就羁鞚。
越人已断发,章甫浪出宋。
何如子建文,脱口人争讽。
笑示善者机,绮语时一弄。
妙竟秘不传,尺管阁云梦。
固应羞芹藻,清明奴隶共。
明年鬰梧桐,定作喈喈凤。
归来访原宪,慎毋学子贡。
故人犹未病,反己能求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这只葫芦虽不起眼,也有自己的用处。
只想凭着年轻的热血,不愿被束缚。
越人已经剃了头发,却戴着儒冠在宋朝晃荡。
哪比得上曹子建的文章,出口成章人人传颂。
笑着展示善良的心机,偶尔也玩弄一些绮丽的言辞。
美妙的地方总是不轻易外传,就像那藏有云的梦境的书斋。
应该为那些幼稚的芹藻感到羞愧,它们和众生共享着清明。
明年郁桐树会开花,一定能招引凤凰。
回来探访原宪,千万别学子贡。
老朋友还健康得很,反过来自己也能找到中庸之道。
去完善
释义
1. 子建:指曹操的儿子曹植,他以文才著称,尤以诗歌见长,为人争讽。
2. 绮语:指华丽而无用的语言。
3. 云梦:古地区名。在湖北省境长江南北两岸。包括今江陵、潜江、云梦等地。这里代指邓肃所在的北宋王朝。
4. 固应:本应该。
5. 芹藻:借指贫贱的人。
6. 清明:政治开明,社会安定。
7. 郁金:一种草本植物,花黄色,古人用其比喻君子之德。
8. 喈喈凤:形容凤凰的鸣叫声。
9. 原宪: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以贫穷著称。
10. 子贡:即端木赐,是孔子的弟子,善于经商,富甲一方。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个人志气的诗歌。诗人通过对自己的比喻和对他人的描述,表达了他在困境中的坚持与信念。诗歌前半部分以“我瓠非五石,安能枵不用”开篇,展现出诗人的自信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紧接着,诗人又以“越人已断发,章甫浪出宋”表达了他对于历史的见解,以及自己对于未来的期许。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笑示善者机,绮语时一弄”的描绘,表现出了他面对困境时的幽默和智慧。最后,诗人以“固应羞芹藻,清明奴隶共。明年鬰梧桐,定作喈喈凤”收尾,传达了其相信自己将在未来成为凤凰,展翅翱翔的美好愿景。整首诗情感激昂、气势磅礴,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和作哲送令德》是南宋诗人邓肃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创作于公元1183年前后,也就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邓肃正在临安(今浙江杭州)任职。邓肃曾上疏反对秦桧的议和主张,因此被贬出京。后虽复职,但官职一直较低。这期间,邓肃饱尝了官场沉浮的艰辛,也感受到民间生活的疾苦。他的诗作多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表现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入侵,国家局势紧张。朝廷内部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激烈。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邓肃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他借送别友人之际,抒发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以及对友人建功立业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