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
江梅闲尽腊梅稀,又是红梅占晓枝。
却忆东坡诗上语,淡粧浓抹总相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梅花凋谢殆尽,只剩下稀少的腊梅,而这时,红梅花儿开始绽放在清晨的枝头。回想起苏东坡的诗句所言:“淡妆浓抹总相宜。”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江梅:一种梅花品种,花色较淡。
2. 腊梅:另一种梅花品种,又名蜡梅,花色黄如蜡。
3. 东坡:即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诗作广泛流传。
4. 淡粧浓抹总相宜:意指无论素雅或艳丽的红梅,都有其独特的韵味。
去完善
赏析
《红梅》是一首描绘梅花主题的诗歌。诗人以“江梅闲尽腊梅稀”起笔,写出冬去春来、江梅逐渐凋谢而腊梅稀少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紧接着,“又是红梅占晓枝”一句,诗人通过观察发现,此时红梅已经开始在清晨的枝头绽放,展现出盎然生机。此句中的“占”字传达出红梅敢于斗艳的精神风貌,暗含着对生命力的赞美。
下两句,“却忆东坡诗上语,淡粧浓抹总相宜”,诗人化用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处借喻红梅花瓣的红润色彩,无论淡妆还是浓抹,都显得恰到好处,突显了红梅的美丽与风韵。全诗语言清新,韵律和谐,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红梅》是南宋著名诗人徐恢创作的一首描绘梅花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78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在那个时候,南宋刚刚建立,政权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然而,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统治者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外妥协投降,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徐恢本人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家庭贫困,未能取得科举功名,但他始终坚持读书和创作诗歌。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红梅》这首诗就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