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临川洪守游南湖命予赋诗

标题包含
临川洪守游南湖命予赋诗
芙蓉堂前春水绿,芙蓉堂后春花开。 芙蓉堂中醉歌舞,芙蓉堂下车如雷。 轻舟弄水买一笑,游人竞逐墙阴来。 浪痕不受尘滓涴,东风吹入黄金杯。 秋千欲上彩绳稳,老翁稚子连声催。 遨头春思浓似酒,剧饮谁能问升斗。 博山香软珠帘低,坐客请行时被肘。 觥筹交错兴未已,更著山殽并野蔌。 归来门巷影散乱,舍南舍北黄埃走。 轻衫短帽亦不恶,追欢岂落醉翁后。 小姬顾盼扬秋波,十十五五细马驮。 红旗夹道映斜日,金钗坠处肩相摩。 旁观定自双眼饱,但见两脸生微涡。 从今湖上愈清好,纤腰长袖成奔梭。 冥搜付与纸上语,朱颜为我商声歌。 愿公归侍玉皇侧,更向西湖弄春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荷花池前的春水荡漾着绿色,荷花池后面的春花竞相绽放。 荷花厅里人们载歌载舞喝得烂醉,荷花厅外车马来往络绎不绝。 船儿在水上轻轻滑过只为换得众人一笑,游客们在墙角下争奇斗艳。 波光粼粼的水面仿佛不会被世俗污染,春风吹拂过金黄的酒杯。 秋千准备就绪,老人和孩子齐声催促。 春天里的思绪浓郁得像美酒,尽情畅饮的人谁能数得出到底喝了多少。 博山炉里香烟袅袅,珠帘低垂,座上的客人有时会因推让而触到对方的手臂。 觥筹交错的宴会还未结束,又有各种山珍野味加入其中。 宴会结束后回家的路上人影零乱,尘土飞扬。 轻盈的衣衫和短小的帽子也是不错的装扮,我们追寻欢乐的步伐怎么能落后于那位醉翁呢? 少女们回眸间眼波流转,十四五岁的少年们骑着马。 红旗在斜阳下鲜艳夺目,金钗掉落在地时肩膀互相触碰。 旁观者眼睛一定看得很满足,只见他们的脸颊上泛起了微微的红晕。 从今天起湖边的风光会更加美好,纤细的腰肢和长长的袖子像是在追逐飞舞的蝴蝶。 我用心记录下这些话语,用朱红的颜料为这美丽的景色歌唱。 希望您能在玉皇大帝身边侍奉,再次为西湖带来春天的气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临川:江西省抚州市的一个县,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故乡。 2. 洪守:指当时的临川县令洪兴祖。 3. 南湖:指临川县的南湖,即今江西省抚州市的抚河公园。 4. 芙蓉堂:南宋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提到南湖有“芙蓉堂”,此处借用来描绘南湖的美景。 5. 轻舟弄水:用轻舟在水上划行的动作来形容游人的乐趣。 6. 遨头:原指古代踏青游春的领袖人物,此处指代洪兴祖。 7. 博山:古代中国名香之一,此处形容香气四溢的景象。 8. 觥筹交错:形容宴会上的热闹景象。 9. 山殽并野蔌:指山珍海味和各种野菜。 10. 轻衫短帽:古代男子的便服,这里形容游人的轻松状态。 11. 双脸生微涡:形容女性笑时的娇羞神态。 12. 冥搜:苦苦思索。 13. 朱颜:红润的脸色,这里指洪兴祖。 14. 商声歌:古代五音之一,商音慷慨激昂,这里表示对洪兴祖的赞美。 15. 玉皇侧:天神的位置,这里比喻洪兴祖的高官地位。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绘了南宋时期临安(今浙江杭州)的繁盛景象和民间风情。开篇通过描述南湖的景色以及芙蓉堂内的宴会场景,展现了当时的繁华。接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里的游戏、游玩等活动,如荡秋千、赏舞乐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寻欢作乐的情景。 在描写的过程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富有艺术魅力。此外,诗中还涉及了许多宋代的风俗习惯,如博山炉、觥筹交错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民间生活画卷。 最后,诗人通过对南湖景色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热爱。整首诗歌语言华丽,意境优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川洪守游南湖命予赋诗》是南宋诗人徐恢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歌作于公元12世纪左右,此时正是南宋时期。在徐恢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南宋政权已经建立并稳定下来,但北方大片领土仍被金国占领,民生疾苦、时局动荡。 在这个背景下,徐恢本人也经历了人生起伏。他曾担任过地方官职,但也因时局变动而受到牵连。这使得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这种复杂的情境下,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同情心,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因此,在这首《临川洪守游南湖命予赋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徐恢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生活的真挚关怀。他用凝练的语言和深情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