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宿五通亭

标题包含
宿五通亭
卖拙行装去路赊,西风匹马走天涯。晚村野店浓烟锁,古渡横舟落日斜。游惯不知身是客,心虚且暂寺为家。功名枕上华胥境,漫唱鸡声彻晓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章甫,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他出生于1037年,逝世于1101年,享年64岁。 章甫自幼聪颖过人,20岁时中举人,22岁中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等职。他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出售笨重的行李来换取路费,驾着马匹迎着西风走向天涯海角。在傍晚时分途经荒凉的村落和野外的小店,烟雾弥漫;古老的渡口边横卧着船只,夕阳斜照。我已经习惯了四处游走,忘却了自己只是个过客;心中惶恐不安时,暂且把寺庙当作安身之地。功名利禄如同梦境一般虚幻,我只能随意地唱着鸡鸣之声,伴随着晨曦的霞光。
去完善
释义
1. 卖拙:指将自己的才华或技能用于谋生。 2. 行装:出门时携带的物品或衣物。 3. 去路赊:路途遥远。 4. 西风:从西面吹来的风,常用来代表秋天的肃杀之气。 5. 匹马:单独一匹马。 6. 晚村:傍晚时的村庄。 7. 野店:乡村的小旅馆或小商店。 8. 浓烟锁:形容烟雾弥漫。 9. 古渡:古代的水陆交通要道。 10. 横舟:指停泊在渡口处的船。 11. 落日斜:夕阳斜照。 12. 游惯:习惯于游览各地。 13. 身是客:指自己身在异地,如同过客。 14. 心虚:心灵空虚。 15. 且暂:暂时。 16. 寺为家:以寺庙为家。 17. 功名:功绩与名声。 18. 枕上:枕头之上。 19. 华胥境:指梦境。 20. 漫唱:随意地唱。 21. 鸡声:清晨的鸡鸣之声。 22. 彻晓霞:持续到拂晓的霞光。
去完善
赏析
《宿五通亭》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联中,诗人以“卖拙行装去路赊”开头,表现出自己在路途中的困顿与无奈;而“西风匹马走天涯”则突显出漂泊不定、孤独无依的处境。颔联通过“晚村野店浓烟锁”和“古渡横舟落日斜”两个场景,展现了一幅苍凉又美丽的画面,令人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自然的壮观。 颈联则写出了诗人的心态变化,从“游惯不知身是客”到“心虚且暂寺为家”,反映了诗人对旅行生活逐渐适应的过程,以及暂时寻求心灵慰藉的心情。尾联“功名枕上华胥境,漫唱鸡声彻晓霞”则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以及在艰苦生活中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整首诗在写景抒情之中,流露出深沉的人生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五通亭》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章甫之手,创作于公元1259年前后。在这一年里,南宋江山岌岌可危,蒙古大军对南宋发动猛烈进攻,襄阳、樊城等地接连失陷,南宋朝廷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章甫作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他选择离开繁华的京城临安,前往衢州江山县的五通庙投宿,抒发心中的忧虑和感慨。 在这段时间里,章甫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起伏伏。早年,他曾担任过临安府学教授,后因触犯权贵而被贬谪至偏远的福建汀州。虽然命运多舛,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在他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家乡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章甫正身处南宋末年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当时,金兵南下,蒙古铁骑践踏中原大地,南宋政权危如累卵。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反思自己的历史责任,试图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章甫作为其中的一员,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语言,表达了当时文人志士的共同心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