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灵谷有荚气,盘结在巴山。云蒸雨朵欲遣,奇怪出人间。不作丰城宝剑,不作渥洼灵种,不作化龙竿。生此济时杰,理乱总相关。
入为相,出为将,两余闲。忠肝义胆,曾将鲠论破天颜。好把升平勋业,趁取河清桃熟,千岁奉金銮。草却登封检,双鬓未曾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灵谷有一股荚气,盘绕于巴山之间。云彩和雨滴汇集在一起,仿佛是要为人间带来奇迹。这种荚气并非化身为剑之利器,亦非孕育宝马之神种,更不是化龙之竹。它所造就的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英雄人物,时刻关心着国家的治理和混乱。
此人既有做宰相的智慧,又有做将领的勇气,更能保持心中的正直和胆识。他曾经用自己的刚正不阿打动过皇帝。他准备利用这太平盛世的机会,立下赫赫战功,并趁着黄河水清、桃子成熟的时机,为自己赢得千年的尊荣。当他完成这些功业之后,便可功成身退,他的双鬓也不曾因辛劳而变得苍白。

去完善
释义
1. 灵谷:指山名,位于江西庐山。
2. 荚气:古人认为特殊的山川地形会产生特异之气,这种气被称为“荚气”。
3. 盘结:这里是聚集的意思。
4. 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5. 云蒸雨朵:形容云气和雨水汇集在一起。
6. 奇怪:指的是特殊的景物或者事物。
7. 丰城宝剑:这里代指珍贵的宝物。
8. 渥洼:地名,位于甘肃敦煌一带,是古代良马的发源地。
9. 化龙竿:这里的“化龙”表示变化成龙,象征升迁。
10. 济时杰:指有才干的人。
11. 理乱:治理国家的意思。
12. 相:宰相,古代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13. 将:将领,古代军队中的高级指挥官。
14. 入为相,出为将:形容一个人在朝为官,出兵为将。
15. 鲠论:直言不讳的意见和建议。
16. 天颜:皇帝的面容,这里代指皇帝。
17. 好把:把握好的意思。
18. 升平勋业:指建立功勋以保国泰民安的事业。
19. 河清桃熟:成语“河清海晏”的比喻,寓意天下太平。
20. 千岁奉金銮:在金銮殿中度过千年时光。
21. 草却登封检:弃用封禅的文书。
22. 斑:老年斑。

去完善
赏析
《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主题在于赞美和歌颂一位有才华、有理想的人物。词中提到的“灵谷有荚气,盘结在巴山”,意味着这位人物具有非凡的气概,他是一位国家的杰出人才,能够将国家和人民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生此济时杰,理乱总相关”则表达了这位人物的勇敢和智慧,无论是在国家安定时期还是在战乱之时,他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
此外,词中还描述了这位人物的高尚品质,如“入为相,出为将,两余闲。忠肝义胆,曾将鲠论破天颜”,表示他既能胜任宰相之职,又能成为杰出的将领,而且他还具有忠诚的品德和敢言的勇气,敢于直言进谏,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后,词中的“好把升平勋业,趁取河清桃熟,千岁奉金銮。草却登封检,双鬓未曾斑”表达了对这位人物的赞美和祝愿,希望他在未来能够继续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南宋著名词人俞国宝于宋宁宗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创作的。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内部斗争激烈,党争和战问题一直困扰着政局。在这样一种政治环境下,俞国宝的人生际遇也颇不平静。他曾担任太学正、知县等官职,但后因种种原因被罢免。尽管如此,俞国宝仍然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并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词之中。
这首《水调歌头》正是俞国宝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词中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其中“碧波荡漾”、“青楼倚望”等词句,既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同时,词中还流露出了俞国宝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他面对困境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