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东风巷陌暮寒骄
东风巷陌暮寒骄。灯火闹河桥。胜游忆遍钱塘夜,青鸾远、信断难招。蕙草情随雪尽,梨花梦与云销。客怀先自病无聊。绿酒负金蕉。下帏独拥香篝睡,春城外、玉漏声遥。可惜满街明月,更无人为吹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拂过小巷的夜晚显得有些寒凉,灯火璀璨点亮了河桥。回忆起在钱塘的美好夜游,那时曾经结伴共游的好友已经远去,音信渺茫难以联络。蕙草般的感情随着冰雪消融而消逝,梨花般的梦境已经飘散如云。我内心忧愁而孤独,拿着金蕉扇喝着苦酒。放下帷帐独自拥着火炉入睡,听到远处城外的钟声,心中无限感慨。可惜这满街的明月,再没有人陪我一同欣赏,听不到那悠远的箫声。

去完善
释义
1. 风入松:词牌名,来源于古琴曲。
2. 东风巷陌:春风吹过的街道。
3. 暮寒骄:傍晚的寒冷,形容春天的夜晚依旧有寒意。
4. 河桥:桥梁,此处特指杭州的断桥。
5. 胜游:美好的游览,此处回忆在钱塘江夜游赏的情景。
6. 青鸾:传说中的神鸟,可传递消息,这里比喻音信不通。
7. 蕙草:一种草本植物,象征君子高洁的品质。
8. 梨花梦:以梨花来形容梦境的美好。
9. 绿酒:美酒。
10. 金蕉:香蕉的美称,这里指金制的酒杯。
11. 香篝:炉熏。
12. 春城:美丽的春天城市,即杭州。
13. 玉漏:古代计时工具,指时间。
14. 吹箫:演奏音乐,形容赏月时的美好场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风入松·东风巷陌暮寒骄》以“东风巷陌暮寒骄”起句,描述了春日的繁华景象。接下来一句“灯火闹河桥”描绘了夜晚的繁荣热闹。两句诗共同勾勒出一个繁华昌盛的社会画面。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表达出对失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最后,诗人以“可惜满街明月,更无人为吹箫”结尾,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往昔的追忆。整首词感情丰富,意境优美,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风入松·东风巷陌暮寒骄》是南宋词人俞国宝的一首经典之作。这首词大约创作于公元1170年左右的南宋时期。当时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北方失地尚未收复,民间疾苦犹存。
在这个特殊时期,俞国宝人生际遇颇丰。他曾历任江西、广东等地知州,颇有声望。他在任期间,关心民生,体恤民情,深受百姓爱戴。在担任广州知州时,他组织力量修筑海堤,抵御海潮侵袭,保护了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留下了“俞公堤”的佳话。
此段时间内,时代背景较为复杂。南宋朝堂中,抗金派与主和派斗争激烈。俞国宝作为文人,一方面受到朝廷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对国家的现状忧心忡忡。在他的词作中,时常流露出对民生的关注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综上所述,《风入松·东风巷陌暮寒骄》的创作背景正是这一特殊时期的俞国宝人生经历及其所面临的社会环境。这首词既体现了作者的文人气质,也反映了南宋社会的现实问题,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