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一春长费买花钱。
日日醉花边。
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垆前。
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
花压髻云偏。
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寄、湖水湖烟。
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总是花费很多钱去买花。
每天都沉浸在花边喝酒。
骏马熟悉西湖的路,骄傲地嘶鸣在卖酒的酒楼前。
在盛开的杏花香气中,有吹箫的音乐;在绿色的柳树阴影下,有荡秋千的游戏。
温暖的春风里有无数美丽的女子。
花儿压得发髻上的云彩偏斜。
画船载着春天的美好离去,剩下的情感,寄托在湖水和湖烟中。
明天再带着醉意,来寻找田野上的花朵和首饰。

去完善
释义
1. 玉骢:指骏马。骢,马名。
2. 沽酒垆:卖酒的炉灶。
3. 红杏香:指春天的花香。
4. 画船:装饰华丽的船只。
5. 陌上花钿:指路边的花卉。花钿,指妇女头上的饰物。

去完善
赏析
《风入松》是宋代诗人俞国宝创作的一首描绘春日美景的诗词。诗中通过对春日景色、饮酒赏花、笙歌醉舞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一春长费买花钱”,点明了诗人在春天里花费大量金钱来享受生活的情景。这里的“买花钱”可以理解为用来购买美好时光的钱财,也暗示了诗人对春天的珍视和留恋。
接下来两句“日日醉花边”,描绘了诗人每天都在花前月下度过,与花共醉的生活。这里的“醉花边”既表达了诗人对花的喜爱,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陶醉和满足。
“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垆前”,诗人以玉骢(骏马)为引,描绘了马儿在西湖路上奔跑的场景。这里的“玉骢”象征着诗人的豪情壮志,而“沽酒垆前”则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诗人通过对红杏、绿杨等春天的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春日里的热闹与繁华。这里的“箫鼓”和“秋千”分别代表了笙歌醉舞和嬉戏玩耍,也暗示了诗人在春天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髻云偏”,诗人用“暖风十里丽人天”来形容春天的美好,而“花压髻云偏”则描绘了女子在花丛中美丽动人的景象。这里的“丽人天”和“花压髻云偏”都表达了对女性美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寄、湖水湖烟”,诗人以画船为引,表达了春天即将离去,而诗人的情感却寄托在湖水和湖烟之中。这里的“画船”象征着诗人的理想,而“春归去”则暗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总的来说,《风入松》是一首描绘春日美景的诗词,通过诗人对春日景色、饮酒赏花、笙歌醉舞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风入松》是南宋词人俞国宝的一首传世之作。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89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俞国宝的人生经历了不少波折。他原本是一位书生,却因战乱而家道中落,不得不离开家乡,四处漂泊。在这段岁月里,俞国宝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这使他更加坚定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正处于南宋与金国的对峙阶段。由于金国的侵略,南宋朝廷被迫南迁,定都临安(今杭州)。然而,南宋朝廷并未积极抵抗金国的侵略,反而沉溺于享乐之中。这种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现象,使俞国宝深感痛心。
在这种背景下,俞国宝创作了《风入松》一词。词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表达了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首词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辞藻,成为了南宋词坛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