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树下因吟六韵呈先达者
举世爱嘉树,此树何人识。清秋远山意,偶向亭际得。
奇柯交若斗,珍叶密如织。尘中尚青葱,更想尘外色。
所宜巢三鸟,影入瑶池碧。移根岂无时,一问紫烟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全世界的人都喜欢美丽的树木,但谁能真正懂得它呢?在遥远的清秋季节,我在亭子边偶尔发现了它。它的枝杈如同战斗中的奇异军旗,树叶紧密如同编织的丝绸。尽管它在尘土之中依然保持绿意盎然,但我想象它在尘世之外的景色会更加美丽。这里适合三只鸟儿居住,它们的影子映在如翡翠般的湖泊上。要移植这棵树并非没有可能,但需要请教那位住在紫烟中的隐士。
去完善
释义
《琪树下因吟六韵呈先达者》刘驾
注释:
1. 琪树:传说中仙境里的玉树。
2. 嘉树:美好的树木。
3. 亭际:亭子的边缘。
4. 奇柯:奇特的树枝。
5. 珍叶:珍贵的树叶。
6. 青葱:绿色。
7. 巢三鸟:喻指在琪树下休息的神仙。
8. 瑶池: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境。
9. 紫烟客:指仙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驾的作品,描述了一棵独特的大树——琪树。诗人以嘉树作为对比,表达了对琪树的喜爱和欣赏。在诗中,刘驾通过描绘琪树的奇特形态和珍贵叶子,以及它在尘世中的清新翠绿色彩,来表现琪树的稀有和高雅。
此外,刘驾还想象了琪树适合成为神仙居住的理想家园,用“巢三鸟”和“影入瑶池碧”等词句表达了这一美好愿景。而最后一句的“移根岂无时,一问紫烟客”则暗示着诗人渴望认识了解琪树的心愿,以及对仙境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琪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渴望与高人贤士交流,共同领略大自然奥秘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琪树下因吟六韵呈先达者》是唐代诗人刘驾所创作的诗歌,创作时间为公元646年至718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值唐太宗贞观年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刘驾在这个时代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曾一度科举落第,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在多次尝试后,终于金榜题名,实现了自己的抱负。这一时期的刘驾,生活丰富多彩,诗词成就斐然,他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刘驾所处的时代,社会风气开放,文化氛围浓厚,人们普遍重视知识和学问。这使得刘驾有机会接触并学习各种文学流派和技巧,从而丰富了他的诗词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发扬了传统诗词的艺术魅力,还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