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上巳日州园东楼

标题包含
上巳日州园东楼
地上多于枝上花,东楼凝望惜年华。 潮头正对伍员庙,燕子争归百姓家。 粉箨渐高山径笋,绿旗初展石岩茶。 流芳自与人兼老,樽酒相逢莫重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蔡襄(998年-1067年),字君谟,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茶学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 蔡襄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地上的花儿比枝头还多,在东楼的凝望中珍惜时光。潮水涌动正对着伍子胥庙,燕子争先恐后地回到寻常人家。竹笋在粉箨的包裹下渐渐长高,岩石上的茶树在绿旗的簇拥下刚刚展出嫩芽。留下芳香自然与人们一同老去,举杯共饮时不要再次叹息。
去完善
释义
1. 上巳:又称元巳、三巳日,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魏晋以后定为农历三月三日。 2. 州园:这里指官署花园。 3. 东楼:指作者所在之处的东楼,也可理解为是古代楼台建筑的一种类型。 4. 潮头:潮水的浪峰。 5. 伍员庙:又称胥山祠,位于浙江义乌,是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的祭祀地。 6. 燕子争归百姓家:此句描绘了燕子回归百姓的家园的景象。 7. 粉箨:竹笋外面的硬壳,竹笋成长后脱落的嫩皮。 8. 绿旗:绿色的旗帜,这里借指茶树的新芽。 9. 流芳:流逝的时光,含有美好事物的意思。 10. 樽酒:酒器里的酒,这里代指喝酒。 11. 重嗟:再次叹息。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宋代诗人蔡襄所作。首先从第一句“地上多于枝上花”可见当时花儿遍地盛开,正值春季。接下来在“东楼凝望惜年华”中,诗人以登高远望的姿态,面对美好春光却有一种对时间的留恋之情,体现出苏轼式的哲理意味。 第三联 “潮头正对伍员庙,燕子争归百姓家” 运用两个生动的形象对比:怒吼的潮水和忙碌的燕子。前者代表气势磅礴的自然力量,后者则表达生命的繁衍生息;“伍员庙” 和 "百姓家" 的对比,反映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变迁。 “粉箨渐高山径笋,绿旗初展石岩茶”两句写竹笋与茶叶的新生与茂盛,象征着勃勃生机和万物复苏的景象。 最后一句“流芳自与人兼老,樽酒相逢莫重嗟”,感慨时光流逝,尽管美丽的事物和自身都会老去,但生活中仍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可以珍惜。这与前面的深思形成一种和解,表达了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公元1048年,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蔡襄在兴化任知府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作《上巳日州园东楼》。这首诗歌咏了三月三日这一天在兴化府园东楼的所见所感,以其雄浑的气势和优美的文字展示了蔡襄的内心世界。 创作这首诗时,蔡襄刚刚步入官场,成为一方父母官。他在上任之初便展现出了强烈的为民情怀和敬业精神,积极改善民生,倡导道德风尚。这期间,他领导下的兴化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繁荣景象。然而,这位年轻的政治家也深知宦海浮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自己的言行举止。 在北宋时期,科举取士制度逐渐完善,文人墨客们通过文学创作抒发胸臆,关注社会现实。蔡襄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深感责任重大,渴望为国家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政务和文学创作之中,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艺术才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