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四首 其三
带雪含霜半倚篱,横斜影里露仙姿。
前村昨夜春来了,竹屋老僧犹未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雪花和冷霜铺满篱笆,美景中展现着独特的风姿。
前几天村庄里春意袭来,连竹林里的老僧都还未察觉。
去完善
释义
《颂古四首 其三》注释:
1. 带雪含霜半倚篱:"带雪"表示下雪过后,"含霜"表示寒霜降落。"倚篱"指梅花靠在篱笆上。整句意为梅花开满带着雪花的篱笆边,表现出梅花坚韧的品质。
2. 横斜影里露仙姿:"横斜"形容梅花的姿态,"露仙姿"比喻梅花美如仙子。整句意为在篱笆的横斜影子里,展现出梅花的超凡脱俗之美。
3. 前村昨夜春来了:"前村"是指村庄的前面,"昨夜春来了"描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了前面的村庄。整句意为在前面的村庄,昨晚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4. 竹屋老僧犹未知:"竹屋"是竹林里的茅屋,"老僧"指年老的僧人。"犹未知"表示还不知道。整句意指即使春天已经来临,但竹林里的老僧还没有察觉到。
去完善
赏析
《颂古四首·其三》是南宋诗人释昙贲创作的山水诗。这首诗通过对初春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作者隐逸山林、寄情山水的超脱心境。同时,以竹屋老僧的“犹未知”来衬托世间的纷扰与喧嚣,表现作者避世独立的高洁品质。整首诗笔触生动细腻,富有浓厚的禅意和哲理意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古四首 其三》这首古诗是唐代高僧释昙贲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59年,正值唐朝中期,安史之乱爆发后的一年。
释昙贲在这个特殊时期的人生经历颇为曲折。他曾一度参与皇室的佛事活动,但因战乱而离散,流落民间。这使得他对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这首诗中,他以禅诗的形式,通过讲述无常、无我和涅槃的道理,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在唐代中期的历史背景下,佛教文化发展迅速,许多高僧以诗歌形式宣扬佛法,影响深远。然而,这个时期也恰逢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释昙贲作为一位僧人,他对此深感痛心,因此在《颂古四首 其三》这首诗中,他既表达了对自己信仰的坚守,又发出了对现实世界的关切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