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昌国偶成一首

标题包含
昌国偶成一首
诸邑皆山可夜驰,海中昌国力难施。 风潮阻渡由天地,期会申严限日时。 愿以老身从此免,忍将人命逼诸危。 交门山下须臾死,肉食诸公知不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阮,字南卿,号义丰,又号无功居士。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和学者,主要活动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王阮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曾参加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所有的县都是山区,晚上可以骑马奔跑,而在海岛上的昌国却难以施展力量。 风浪阻碍了航行,这取决于天地的安排,聚会的时间已经严格限定在日时之间。 我希望自己能够避免这种局面,但我必须将人们的生命推向危险的境地。 交门山下的人们随时可能死去,那些当权者们是否知道呢?
去完善
释义
1. 诸邑:指各个城市和县份。 2. 可夜驰:在夜晚可以骑马奔驰。 3. 力难施:力量无法施展。 4. 风潮阻渡:由于风浪太大,船只无法航行。 5. 期会:约定的期限。 6. 申严:强调严格。 7. 限日时:规定具体的日期和时间。 8. 老身:年老的自己。 9. 逼诸危:逼迫到极度危险的地步。 10. 交门山:古地名,位于现今的浙江舟山群岛一带。 11. 肉食诸公:指当权者,他们过着奢侈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王阮所作,抒发了作者对昌国(今舟山)恶劣环境的忧虑和对统治者的谴责。诗中通过对昌国地区地理环境的描绘,反映出其交通不便、发展受阻的困境。同时,诗人借助自然界的风潮阻渡这一现象,讽刺了当权者未能履行及时救援的责任,导致民众生活困苦。 “诸邑皆山可夜驰,海中昌国力难施”,首联形容昌国地势崎岖,四面环山,不易往来。这样的环境使得当地的经济发展困难重重,无法施展力量。 “风潮阻渡由天地,期会申严限日时”,颔联写由于风潮等自然因素的阻碍,船只无法按时抵达,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而朝廷对这里的救援承诺又常常不能按期兑现,显示出对当地百姓生活的冷漠和无情。 “愿以老身从此免,忍将人命逼诸危”,颈联表达了作者渴望远离这种危险的环境,不愿看到无辜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心情。这既是对自身处境的忧虑,也是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交门山下须臾死,肉食诸公知不知”,尾联通过叙述昌国当地渔民在交门山下捕鱼遭遇危难的情景,暗示那些高官厚禄的统治者们,他们对百姓的苦难是否知晓和关心呢?这是对统治者的质疑和谴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昌国偶成一首》是南宋诗人王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41年(南宋绍兴十一年),当时正值金国南侵,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的时期。 在创作此诗时,王阮正担任着昌国县(今浙江舟山定海)的县令。他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早年曾参加过抗金义军,后因战败而流亡江南。后来在南宋朝廷任职,但由于对时局的失望和不满,曾多次辞官回乡。这次被任命为昌国县令,可能是出于他对家乡的一片赤诚之心。 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朝廷一直面临金国的军事压力,与此同时,内部矛盾也日益激化。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使得许多有识之士对现实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阮以一个政治家的敏锐观察力,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前途,创作了这首具有深刻寓意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