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八百石洞

标题包含
八百石洞
八百仙来不记年,剑池丹井尚依然。 秀峰插汉含灵气,古洞通真锁瑞烟。 竹简漆书何处觅,神符白雪更谁传。 芝軿一去人间世,应念沧波又变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八百年时光流转,剑池与丹井仍然可见其迹。 秀美的山峰直冲云霄,饱含着天地灵气;古老的洞穴通往神秘之境,锁住了吉祥瑞气。 那些记载着智慧的竹简和漆书如今已无处可寻,神奇的符咒和白雪的秘密更是无人知晓。 乘坐着芝草车的人离开了尘世,应该会想到沧海桑田、岁月变迁。
去完善
释义
注解: 1. 八佰石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八佰石洞是古代道教的一处重要修行地,相传有许多神仙在此修炼,诗中描绘了这里的优美环境和浓厚的仙气。 2. 剑池丹井:剑池和丹井是八佰石洞内的两处著名景点,分别代表了剑仙和炼丹的活动遗迹。 3. 秀峰插汉:秀峰,指美丽的山峰;插汉,即耸立天际。这句诗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的景象。 4. 古洞通真:古洞,古老的洞穴;通真,通达真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描述了古老洞穴的神秘与仙气。 5. 竹简漆书:古代书籍的形式,用竹子或木头制作的书写板,上面涂上黑色的漆。这句话表示寻找古代的珍贵文献。 6. 神符白雪:神符,神秘的神符;白雪,道家炼丹的一种原料。这两者都是古代道教中的重要元素。 7. 芝軿:古代传说中的神车,可以载人升天。 8. 沧波:大海的意思,这里是用来形容世事的沧桑变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八百年前的一片仙境,诗人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感慨。首联通过“不记年”和“尚依然”表现出仙境的永恒与时间的流逝。颔联中的“秀峰插汉”和“古洞通真”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峻峭和洞府的神秘。颈联则表现出寻找古人足迹的愿望以及对于失传知识的惋惜。尾联借用了神仙离去的故事,表达了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叹,并隐含了对仙境的留恋。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优美,富有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八百石洞》是南宋诗人潘兴嗣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地区的美丽景色和繁荣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公元12世纪,即南宋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乱和动荡的时期。南宋初年,金兵南下,潘兴嗣所在的江南地区也受到了战争的波及。然而,潘兴嗣并未被战争所影响,他仍然热爱生活,关心家乡的发展。在这段时间里,潘兴嗣游历了江南各地,亲眼目睹了江南地区的繁荣景象,这使他深感欣慰。 人生际遇:潘兴嗣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由于厌倦官场斗争,最终辞官回乡。回到家乡后,潘兴嗣致力于教育和文化活动,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他还积极参与家乡的公益事业,为家乡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时代背景: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在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由于地理优势,江南地区成为了南宋的经济重心,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非常发达。此外,江南地区还是南宋的文化中心,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