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 长啸洞北回望大顶如列屏幛比到山前却不见盖为仙掌所蔽
行尽重云几曲山,回头方见碧峰寒。
天将仙掌都遮断,元恐尘中俗眼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翻山越岭走过层层叠叠的云层,回头一看才发现已经爬上了寒冷的碧绿山峰。天上的云朵仿佛把神仙的宫殿全都遮住,恐怕是怕凡夫俗子用世俗的眼光玷污了它吧。
去完善
释义
草堂: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见主题,指诗人的隐居之所或简陋的住所。
长啸:即高呼、大声呼喊。
洞北:方位词,意为在山的北面。
回望:回头看;回头看去。
大顶:大的顶峰,这里指代高山。
列屏幛:比喻排列的山峦像屏风一样遮挡住视线。列,排列;屏幛,屏风,这里比喻遮挡视线的山峦。
比到山前却不见:等到走到山前,却看不见。比,动词,表示等到的意思;却,副词,表示转折。
盖:表原因的连词,相当于“因为”。
为:介词,表示被动,被。
仙掌:神话传说中的神仙的手掌,这里可能是比喻山峰的形状。
都遮断:全都遮住。都,副词,全;遮断,挡住。
元恐:原来担心。元,原;恐,担心。
尘中俗眼:尘世中的世俗眼光。尘,尘世;俗眼,世俗的眼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程颢在游览草堂时所作。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诗人走过重重云雾、曲折山路的过程,以及回头望见的碧绿山峰和感受到的寒气。通过“碧峰寒”这三个字,我们可以想象出山中景象的壮丽与清新。后两句则表达出诗人对于神仙手掌遮挡住山顶的看法:或许是上天害怕尘世中的俗眼玷污了这片净土吧。这首诗借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草堂 长啸洞北回望大顶如列屏幛比到山前却不见盖为仙掌所蔽》,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作品。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时期,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诗人们更加注重内心的感受和自然的描绘。
在创作这首诗时,程颢正值壮年,他在人生旅程中曾经历过官场挫折,同时也感受到自然风光的抚慰。这使得他在面对自然山水时有着深厚的感慨,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审美视角来捕捉自然的美好。
在诗歌创作时期的社会背景方面,宋朝科举制度完善,文人学士地位较高,这对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当时的禅宗思想流行,强调直觉、内心体验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程颢对诗歌创作的看法。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禅宗思想的领悟和对生命哲学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