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 游重云
久厌尘笼万虑昏,喜寻泉石暂清神。
目劳足倦深山里,犹胜低睂对俗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时间厌倦世俗纷扰,令人烦恼昏乱,我喜欢寻找清泉岩石来暂时清醒我的精神。在深山里走累了眼睛和双脚,但也好过低眉面对那些俗人。
去完善
释义
尘笼:尘世纷扰的境地。
万虑:无数烦恼思绪。
喜寻:高兴地探寻。
泉石:这里指山林水边的美景。
暂:短暂地。
清神:使精神清爽。
目劳:眼睛疲劳。
足倦:双脚疲倦。
犹胜:还是胜过。
低睂:低头,表示谦虚或顺从。
去完善
赏析
《草堂 游重云》是北宋著名诗人、理学家程颢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内心情感的诗歌。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厌倦世俗的烦恼,渴望在大自然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与清净的意境。
“久厌尘笼万虑昏”,描述了诗人长期在尘世中疲惫不堪,对世俗的各种纷扰感到困惑。“喜寻泉石暂清神”则传达了诗人希望通过寻找清澈的泉水和奇丽的山石来暂时涤清心中的烦恼和忧虑。
在“目劳足倦深山里”一句中,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山中的所见所闻以及身体上的劳累感。然而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感受到“犹胜低睂对俗人”的精神满足,即在远离世俗、亲近自然的山野之间,能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平静,远比面对那些凡俗之人更为愉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草堂 游重云》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一首山水田园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约发生在宋仁宗时期(公元1022年-1063年)。在这个时期,程颢作为一位文人雅士,对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感悟。他的一生宦途起伏,曾在朝为官,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过着闲云野鹤的田园生活。
在程颢所处的时代,宋朝历经五代十国的战乱后,国家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文人士大夫们热衷于游山玩水,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唱和诗歌。这种风尚使得当时的山水田园诗盛行一时,程颢的这首《草堂 游重云》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在这首诗中,程颢通过对草堂周围风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和人生哲理的感悟。这首诗以其清新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人格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