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寒
一夜威霜特地严,朝来寒气入书帘。
乍须火暖亲炉兽,初觉冰澌结砚蟾。
败叶卷风轻蔌蔌,远峰经晓静尖尖。
出门未要貂狐燠,且著轻裘次第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夜之间,气温骤降,显得格外寒冷。清晨来临,寒气侵入书房的帘幕之中。
需要靠近炉火取暖,才能感受到一些温暖;砚台上的水似乎已经冻结成冰。
落叶随风飘落的声音沙沙作响,远方的山峰在黎明时分显得宁静而尖锐。
出门时并不需要厚厚的皮草来保暖,穿上轻便的皮衣就可以逐渐增加衣物了。
去完善
释义
威霜:浓重的寒霜。特地:特别地。亲炉兽:靠近炉子取暖。冰澌:冰化成的流水。砚蟾:指砚台上的水滴。败叶:凋落的树叶。蔌蔌:风声。远峰:远方的山峰。尖尖:山顶。貂狐燠:指穿着昂贵的貂皮大衣取暖。轻裘:轻薄的皮衣。次第:依次。
去完善
赏析
《早寒》是宋朝诗人程颢的一首描绘寒冷景象的诗歌。从标题“早寒”可以看出,这首诗主要描绘了早冬的寒冷景象。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观察力,展现了严寒早晨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感。
首联“一夜威霜特地严,朝来寒气入书帘”,描述了一夜之间,天地间笼罩在寒冷的霜气之中,清晨的寒气侵入了书房的帘幕。这里用“威霜”来形容寒气的威严,突出了冬天的寒冷特点。
颔联“乍须火暖亲炉兽,初觉冰澌结砚蟾”,诗人描述了用火温暖炉兽,感受到冰澌在砚台上的凝结。这里通过“亲炉兽”和“结砚蟾”的细节,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环境中寻找温暖的过程。
颈联“败叶卷风轻蔌蔌,远峰经晓静尖尖”,描写了风卷起败叶的声音和远处山峰在晨光中的宁静。这里用“败叶卷风”和“远峰经晓”的对比,展现出自然界的壮丽景色和生命的顽强。
尾联“出门未要貂狐燠,且著轻裘次第添”,表达了诗人面对寒冷的态度:尽管寒冷,但不必过于依赖貂皮、狐毛等保暖衣物,应该逐渐增添衣服,适应寒冷的天气。这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寒》是北宋著名诗人程颢的一首描绘秋末冬初寒冷景象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57年前后,也就是北宋仁宗年间。
在这一时期,程颢在官场上的生涯并不顺利,他曾多次被贬谪。然而,正是这种生活的波折,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他游历各地,观察自然与社会的变化,从中汲取创作灵感。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反映民间疾苦、关注社会问题的诗篇。
此外,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北宋中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特别是文学方面,出现了诸如苏轼、黄庭坚等著名的文人墨客。他们的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程颢作为一位有着深厚人文情怀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无疑受到了时代的熏陶和滋养。
在《早寒》一诗中,程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季节更替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也体现了他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