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杳杳有时当永恨,依依何处照闲眠。 静临客枕愁寒雨,远逐鱼篷秋暝烟。 纤影乍欹还复立,冷花时结不成圆。 销魂犹忆江楼夜,曾对离觞赋短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有时候会无尽悔恨,有些牵挂却让我感到安宁。 静静地躺在床上,听着寒冷的雨滴打在窗户上,这种孤独感让我惆怅不已。远方的渔船飘荡在秋天的烟雾中,让我想起了离家远行的人。 那纤细的影子时而倚着船帆,时而又站立起来,好似心中的思念之情无法平静。那些冷艳的花朵虽然短暂,但却凝聚了无尽的哀思。 想起在那江边的夜晚,我们曾对着离别的酒杯,我写下了一些简短的诗句,那种离愁至今仍然让人难以忘怀。
去完善
释义
1. "杳杳":形容遥远无音讯。在这里,诗人表达了他的哀愁和无奈,有时候他感到无尽的悔恨。 2. "依依":形容依恋不舍的样子。这里暗示诗人无法找到寄托心灵的地方。 3. "客枕":指旅人的枕头。诗人在寂静的夜晚躺在床上,听到寒冷的雨滴落在屋顶上,心中充满了惆怅。 4. "鱼篷":渔民用来捕鱼或遮风挡雨的船篷。此处表现了秋天的景色,诗人以此描绘出孤独的氛围。 5. "纤影":细长的影子。此处的"纤影"指的是灯光。 6. "欹":倾斜。这里描绘了灯光忽明忽暗的景象。 7. "冷花":灯光映照下的花朵的影子。由于光线暗淡,花的影子看起来似乎凝结在一起,无法形成完整的圆形。 8. "销魂":极度悲伤的心情。诗人回想起在江边的楼阁度过的夜晚,那时候他曾对着离别时的酒筵创作了短篇的诗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灯”为主题,寓含着深深的离别之恨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首联“杳杳有时当永恨,依依何处照闲眠。”中,诗人通过描绘灯火忽明忽暗,寄托了别离之情和难以忘怀的过去。颔联“静临客枕愁寒雨,远逐鱼篷秋暝烟。”则以静与动的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独自面对寒雨中的孤寂和对远方的关切。颈联“纤影乍欹还复立,冷花时结不成圆。”则表达了灯火阑珊处的悲凉和诗人心中无法圆满的遗憾。尾联“销魂犹忆江楼夜,曾对离觞赋短篇。”借回忆往昔欢聚时光,暗示了对旧日欢乐已逝的哀愁。整首诗构思巧妙,情感深沉,以灯为载体,传达出诗人深刻的离别愁绪和对过去的深深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诗人穆修创作的《灯》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78年左右,正值宋朝初年,社会经济逐渐恢复,文化繁荣的时期。此时,政治斗争相对平稳,学术风气开放,文人墨客得以抒发胸臆,表现个性。 穆修自幼才华横溢,性情刚烈,但科举屡次不中,使其心情抑郁。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对学问的追求,而是游历四方,广结贤士,研讨经史,深化了人生感悟。此期间,穆修受到韩愈、欧阳修等文学大家的影响,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希望以诗言志,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独到见解。 在这样的背景下,穆修创作了这首《灯》诗。他借灯比喻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考。通过描述灯火明灭的情景,以及身处其中的情感体验,表达了诗人渴望在短暂人生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敏感的心灵世界,还揭示了北宋时期知识分子对于生命的哲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