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江边又寒食,伧客奈离襟。
恨满王孙草,愁多望帝禽。
鸡毬轻薄事,歌酒宴游心。
尽付吴儿辈,惟知屏迹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边再次感受到了寒食节的寒冷,这让异乡的人不禁思念家乡。
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这种情感如同遍布王孙草地的忧伤。
回想起昔日的欢乐时光,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现在也变得珍贵起来。
那些歌舞欢宴的场景依然在心头萦绕,让人难以忘怀。
如今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只能交给吴地的朋友们去回忆了,而我只能躲在深深的角落,独自回味。
去完善
释义
1. 伧客:指流落他乡的人。
2. 离襟:比喻离别之情。
3. 王孙草:即王孙萱,古人常用以喻别离。
4. 望帝禽:望帝是传说中周朝的皇帝,这里用来形容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 鸡毬:古代一种游戏,用木球掷击鸡形靶子。
6. 吴儿:吴地的青年男女,这里泛指江南地区的年轻人。
7. 屏迹深:远离尘世纷扰,隐居避世。
去完善
赏析
《寒食》是宋朝诗人穆修的一首描绘寒食节景象的诗歌。这首诗通过对江边的寒食节情景以及诗人自身情感的描述,展示了穆修独特的人生观和对世事的深深忧虑。
首联“江边又寒食,伧客奈离襟”,以江边寒食节作为开篇,生动地描绘出当时情境。诗人身为“伧客”,即他乡之客,面对离别的伤感之情,表现得十分真挚。此处,诗人通过“又”和“奈”两个词语,突显了寒食节的频繁以及对离别的无奈。
颔联“恨满王孙草,愁多望帝禽”,诗人化用典故,表达了他内心的哀怨与愁绪。王孙草、望帝禽均为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象征着离别与思念之情。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这两个象征,形象地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那份深沉的忧思。
颈联“鸡毬轻薄事,歌酒宴游心”,诗人以讽刺的笔触,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气。鸡毬(亦称秋千)本是寒食节的传统游戏,但在诗人看来,人们热衷于这种轻浮的活动,却忽略了真正的道德修养。他暗示世人过于放纵享乐,缺少深度思考,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忧虑。
尾联“尽付吴儿辈,惟知屏迹深”,诗人进一步指出,这种种弊端皆源于无知的人群。他们只知道逃避现实,不愿承担责任。然而,正是这些人的存在,使得社会的进步受到阻碍。诗人对此深感痛心,表达了对其深深的不满与担忧。
总之,《寒食》一诗,以富有哲理的眼光审视了寒食节的社会风俗,并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讽刺,展现出穆修作为一名文人志士对现实的忧虑及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歌颇具现实意义,值得一读再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食》是北宋时期诗人穆修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98年,也就是宋真宗咸平年间。这个时期,北宋在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后,社会相对安定,经济逐渐繁荣,文化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穆修,字伯长,河南人。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学识渊博,尤其擅长诗文。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利,一直未能考取功名。直到五十岁左右,才因友人推荐而担任了县尉一职。穆修在官场上的坎坷经历,使他对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在《寒食》这首诗中,穆修通过对寒食节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和对现实的不满。他认为,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应该关注道德精神的修养。这首诗既体现了穆修的个人情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氛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