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善于敲击云和之瑟,经常听闻舜帝之子的英灵。冯夷徒然地舞蹈着,楚国来的游客无法接受这声音。
哀伤的声音如同金石般撕裂人心,清越的乐音直冲九霄。苍梧山的神明带着忧思,白芷散发着馥郁的香气。
乐声在水面飘荡,潇湘浦传来悲凉的风。曲子结束,人影散去,只见江边几座山峰依旧青翠如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省试:即科举考试中的会试。唐代有时以各州选送的举人为"省试",由尚书省的礼部主持。
2. 湘灵鼓瑟:典出《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湘灵,湘水之神,传说为尧女舜妻,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3. 云和瑟:神话传说中,云和是古帝颛顼音乐宫的名称。云和瑟,这里指瑟的美妙音色如云之逸韵,和之美响。
4. 帝子灵:指湘君夫人,帝尧的女儿,死後成为湘水之神。
5. 冯夷:传说中的黄河之神。
6. 楚客:指屈原。
7. 苦调:悲苦的音乐。
8. 金石:金属与石头,这里指乐器,喻乐声。
9. 清音:清澈的音色。
10. 杳冥:幽暗渺茫的地方。
11. 苍梧:古地名,在今湖南宁远县南。
12. 白芷:一种草本植物,相传神农尝百草,发现其有祛邪镇痛的疗效,后世因此用白芷代称药物。
13. 潇湘浦:湘水支流潇水的下游。
14. 悲风:秋风。
15. 洞庭:湖名,位于湖南省北部。
16. 曲终人不见:语出《史记·刺客列传》赵襄子让友人击筑,高歌而舞,然后酒酣击筑唱歌,说:“今日饮酒之乐,离别也就在眼前了。”又说:“声有止尽,人也有死去之日,为何独不能抒发哀情呢?”
17. 江上数峰青:化用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湘水女神鼓瑟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不幸命运的哀伤。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湘灵鼓瑟的音乐形象,用“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来形容音乐的高雅和深沉,传达出悲伤的情感。结尾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则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省试湘灵鼓瑟》是唐代诗人钱起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正值唐朝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繁荣、政治稳定,科举制度也逐渐完善,为文人墨客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
在这个阶段,钱起本人也经历了许多人生际遇。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最终在长安的一次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著名的才子。他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受到人们的喜爱,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在创作这首古诗的时代背景下,唐朝社会对于音乐的热爱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以及宗教音乐都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道教和佛教的盛行也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这种背景下,钱起以湘灵鼓瑟为主题,描绘了神话传说中的湘水女神鼓瑟的情景,表达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