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中秋寄远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快速登上西楼,担心天空中的浮云会遮住明月。还是呼唤我的小笛子,将它轻轻吹响。谁能像冰雪一样清凉这个世界,最令人怜惜的是用玉斧修剪月亮的时候。请问嫦娥,你是否感到孤独和寒冷?你的头发是否已经变白?
美酒满杯,杯子光滑。起舞的长袖,歌声婉转。总是感叹世事难以完美,就像月亮总会被打磨得有些残缺。希望人们能够长久地欣赏这样的夜晚,不必过分在意分离和相聚。等到回家时,再将往日的离愁转化为快乐,一起分享。

去完善
释义
1. 西楼: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楼阁形式,可以观赏景色。这里指赏月的地方。
2. 浮云遮月:指的是月亮被云朵遮住,难以看见。
3. 玉纤横笛:指纤细的手指拿着横笛吹奏。
4. 冰壶凉世界:冰壶,古人用来盛冰的容器,比喻月亮的光辉如同清凉的世界。
5. 玉斧修时节:玉斧,传说中砍桂树的斧子,这里的“修时节”表示月圆之时。
6. 嫦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女,住在月宫。
7. 华发:头发花白,形容年老。这里用来询问嫦娥是否也有忧愁,使她头生白发。
8. 云液满,琼杯滑:描述美酒倒满杯子,喝起来口感顺滑。
9. 长袖起,清歌咽:形容舞者的长袖飘起,歌声清脆动人。
10. 十常八九:这里指代不圆满的事情常常发生。
11. 人情未必看承别:人情,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这句话表达出作者期望人们在感情方面不要太过于纠结离别与团圆。
12.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希望将来能够重逢,将以往的离别之苦转化为相聚的喜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满江红·中秋寄远》表达了作者辛弃疾在中秋佳节之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他以月亮为主题,将月色、笛声、嫦娥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描绘出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中秋夜晚。
开篇“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暗示了作者对月光的喜爱和对乌云的担忧,体现出他对家人团圆的热切期盼。接下来“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以笛声为引子,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
接下来的几句“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通过对嫦娥的提问,进一步表现出作者对月亮的敬仰和对亲人无法团聚的无奈。这里的“华发”既指月亮的白发,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作者自身的苍老。
紧接着的“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形象地描绘出中秋节宴会的热闹景象,与之前的宁静氛围形成鲜明对比,使整首词的情感更加丰富多样。
最后两句“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人团聚的期待。他希望人们能够珍惜这样的时光,将曾经的离愁化为欢聚,等到回家后再分享这些美好的回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满江红·中秋寄远》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在公元1189年所作。当时正值金国入侵南宋时期,家国之恨使辛弃疾胸怀壮志,他以抗金为己任,然而南宋朝廷却无动于衷。在这样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辛弃疾以这首《满江红·中秋寄远》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心和思念家乡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