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人间岁月堂堂去。
劝君快上青云路。
圣处一灯传。
工夫萤雪边。
曲生风味恶。
辜负西窗约。
沙岸片帆开。
寄书无雁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时光匆匆流逝,人生如梦一场。
劝君抓紧机会,攀登人生高峰。
传承圣人智慧,照亮前行道路。
勤奋学习,方能成就事业。
曲生的生活,味道并不美好。
辜负了西窗共度的美好时光。
扬帆起航,驶向远方。
寄出的书信,却无人回应。

去完善
释义
1. 人间岁月堂堂去:这句诗的意思是,时光在不断地流逝,人生的岁月如同滚滚长江之水,一去不复返。堂:形容时间的流逝。
2. 劝君快上青云路:这句诗鼓励人们要抓紧时间,努力向上,追求更高的成就。青云路:比喻升官发财的道路。
3. 圣处一灯传:这句诗指的是佛教的传承,圣处是指佛教圣地,一灯传是指佛法的传承。
4. 工夫萤雪边:这句诗指的是勤奋学习,萤雪是指萤火虫和雪,这里用来形容勤奋学习的景象。
5. 曲生风味恶:这句诗指的是曲生(一种酒名)的味道不好,这里用来暗示某种不良的风气。
6. 辜负西窗约:这句诗意味着错过了与朋友相约的机会,西窗约指与朋友相约的约定。
7. 沙岸片帆开:这句诗描述了船只离岸的情景,沙岸是指沙滩,片帆开是指船帆张开,准备启航。
8. 寄书无雁来:这句诗意味着无法将书信寄给远方的亲人,雁来是指鸿雁传书,古代通过鸿雁传递书信。

去完善
赏析
《菩萨蛮》是唐代教坊曲名,后来成为词牌名,用以表达诗人的豪放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感慨。辛弃疾的这首《菩萨蛮》以婉约之笔描绘了人生的无常与离愁,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首句“人间岁月堂堂去”,以豪放之笔描绘了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堂”字在这里有庄重、严肃之意,暗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接下来,“劝君快上青云路”,诗人以劝勉的口吻鼓励人们追求事业的成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渴望。这里的“青云路”象征着成功和名利,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圣处一灯传”一句,诗人以圣人为榜样,表达了对圣贤之道的敬仰。这里的“一灯传”寓意着传承文化,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接着,“工夫萤雪边”一句,诗人以勤奋学习来形容自己的修行,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这里的“萤雪边”指的是寒窗苦读,暗示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
然而,“曲生风味恶”一句,诗人以婉约之笔描绘了现实生活中的无奈。这里的“曲生”指的是曲调,暗示了诗人在现实中的无奈。诗人感叹现实中的种种困境,使得自己无法实现理想。最后,“辜负西窗约”一句,诗人以离愁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的“西窗约”指的是与亲朋好友共度的美好时光,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
结尾句“沙岸片帆开”,诗人以景语收束全篇,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这里的“片帆开”寓意着扬帆起航,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而“沙岸”则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牵挂。
总的来说,辛弃疾的《菩萨蛮》以婉约之笔描绘了人生的无常与离愁,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这首诗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一名优秀语文老师的鉴赏能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菩萨蛮》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之间,即辛弃疾被贬为江西隆兴知府期间。在这段时间里,辛弃疾虽然身处官场,但他的理想并未实现,反而受到排挤和打压,这使得他的心情十分沉重。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败,军事软弱,对外屈辱求和,对内压迫人民。辛弃疾作为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对这种局面感到痛心疾首。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国家的命运,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奈和绝望。
在这种背景下,辛弃疾创作了这首《菩萨蛮》,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理想的执着追求。词中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形象比喻,表达了作者坚信历史潮流不可阻挡的信念,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