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西风都是行人恨。
马头渐喜归期近。
试上小红楼。
飞鸿字字愁。
阑干闲倚处。
一带山无数。
不似远山横。
秋波相共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西风都成了行人的遗憾。
马头渐渐欢喜归家的日子临近。
试着登上那小红楼。
鸿雁飞舞,字字都是忧愁。
在栏杆闲倚的时候。
山峦连绵不断。
不像远方的山峦横卧。
秋天的目光和它一起明亮。

去完善
释义
1. 西风:指秋天的风,通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之情。
2. 行人恨:指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3. 马头:指离别的马,这里暗示离别的情景。
4. 渐喜:逐渐感到高兴,因为归期的临近。
5. 小红楼:指高楼,这里暗示离别的地点。
6. 飞鸿字字愁:形容离别的愁绪如同飞鸿的足迹一样遍布整个天空。
7. 阑干:即栏杆,这里暗示离别的场景。
8. 一带山无数:形容远方的山脉连绵不断,暗示离别的距离。
9. 不似远山横:与远方的山脉相比,眼前的山峦更加清晰,暗示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菩萨蛮》是辛弃疾的一首抒写离愁别绪的诗词。诗中通过描绘西风、行人、马头、小红楼、飞鸿等意象,展现了诗人离愁别绪的深沉与浓烈。
首句“西风都是行人恨”,以西风象征离愁,将离愁别绪与西风融为一体,使得离愁更加深刻和浓烈。接下来的“马头渐喜归期近”,表达了诗人对归期的期待,虽然仍有离愁,但归期的临近让诗人感受到了一丝希望和喜悦。
“试上小红楼”一句,诗人登上小楼,俯瞰远方,飞鸿字字愁,形象地描绘了离愁的深远和无尽。这里的飞鸿象征着离别的思念,字字愁则是离愁的深重和无尽。
最后一句“阑干闲倚处,一带山无数”,诗人在这闲倚阑干之际,看到远处的一带山峦,虽然山峦众多,却不如离愁的深远和无尽。这里的山峦象征着离愁的深远,而“不似远山横,秋波相共明”则是对离愁的生动描绘,离愁如同明亮的秋波,与山峦相比,更加明亮和动人。
总的来说,这首《菩萨蛮》通过对西风、行人、马头、小红楼、飞鸿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离愁别绪的深沉与浓烈。诗人将离愁别绪与西风、飞鸿等自然景物相结合,使得离愁更加生动和感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菩萨蛮》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1189年)。这一时期,辛弃疾正值壮年,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参与抗金义军,后归顺南宋朝廷,但始终未能实现其恢复中原的理想。
在辛弃疾生活的时代,南宋王朝偏安江南,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尽管有像辛弃疾这样的爱国志士,但他们的理想往往难以实现。在这种背景下,辛弃疾创作了许多抒发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词作,如《菩萨蛮》等。
在这首《菩萨蛮》中,辛弃疾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忧虑;又以“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高远,展现了辛弃疾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