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
西风搅桂树,落日明枫林。
游子怀归期,予悲渺登临。
虞山一何高,湘水一何深。
英皇仅枯冢,寂寞薰兮琴。
我欲奏古曲,俗耳更哇淫。
古器不可见,聊作相思吟。
相思长相思,相思无古今。
一歌众鸟听,再歌万籁喑。
推手君勿歌,有酒且孤斟。
落落此时意,寥寥千载心。
五弦毋庸绝,四海谁知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西风吹动着桂花树,落日照亮了一片枫树林。
漂泊在外的游子想念着家乡的归期,我对这场景感到无限感慨。
高高的虞山,深深的湘水,英皇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如今只剩下一座孤独的坟墓,只有熏兮琴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寂寞。
我想弹奏一曲古老的曲子,但普通人的耳朵恐怕难以欣赏。
古老的乐器已经难以找到,那就让我们把这情感化作诗句。
相思之情绵长如丝,穿越时空。
第一首歌引来了群鸟倾听,第二首歌让万物都安静下来。
请不要继续唱了,让我们举杯独自品味。
此时的意境萧瑟而落寞,却也是千古人心中的共鸣。
不需要断绝的五弦,四海之内谁又能懂这琴音背后的知音呢?
去完善
释义
《虞山》:这是一首描述秋天景色和对故乡思念的古诗。
1. 方信孺:南宋诗人。
2. 西风:指秋风。
3. 搅桂树:搅动桂树,比喻风吹过桂树发出的声音。
4. 落日明枫林:落日的光辉映照在枫树林中。
5.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6. 归期:回家的日子。
7. 渺登临:渺茫地登上高处,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8. 虞山:位于江苏常熟的一座山,是作者家乡附近的地标。
9. 湘水:湖南境内的湘江,这里是用来衬托虞山之高。
10. 英皇仅枯冢:英皇,指虞姬;枯冢,指坟墓。这句意思是虞姬的墓只是一个简单的坟墓。
11. 寂寞薰兮琴:薰兮琴,古代一种名贵的琴。这句表示虞姬的琴声无人倾听,显得很寂寞。
12. 哇淫:形容喧闹的声音。
13. 聊作相思吟:姑且唱一首抒发思念之情的歌曲。
14. 相思长相思,相思无古今:表达了无尽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从古至今都存在。
15. 一歌众鸟听:第一次唱歌,引来众多鸟儿聆听。
16. 再歌万籁喑:第二次唱歌,各种声音都沉寂下来。
17. 推手君勿歌:请停止歌唱。
18. 有酒且孤斟:有酒就独自品尝。
19. 落落此时意:表达自己此刻心情低落。
20. 寥寥千载心:自古以来人们都有类似的孤独心情。
21. 五弦毋庸绝:五弦琴不要断了弦,寓意不要让美好事物消失。
22. 四海谁知音:全国各地的人谁能懂得音乐的妙处呢?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借由“虞山”的景观描绘了诗人远离故乡、怀念亲人的情感。开篇两句“西风搅桂树,落日明枫林”展示了秋天的景色,寓意时光的流逝和别离的季节。接下来“游子怀归期,予悲渺登临”揭示了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虞山一何高,湘水一何深”以山水对比,表现出作者深沉的情感。
“英皇仅枯冢,寂寞薰兮琴”中,“英皇”指的是虞姬,薰兮琴则代表了高雅的艺术。这里表达了在虞姬仅留下一座荒冢的情况下,诗歌与音乐显得更为孤独。
“我欲奏古曲,俗耳更哇淫”表明诗人在世人难以欣赏其作品时仍坚守自己的艺术追求。“古器不可见,聊作相思吟”则暗示了自己的哀伤和对过去的回忆。
随后,“相思长相思,相思无古今”意味着绵延不断的思乡之情跨越时空。“一歌众鸟听,再歌万籁喑”则强调了声音的力量可以感动天地万物。而“推手君勿歌,有酒且孤斟”则为诗人感慨知音难觅。最后,“落落此时意,寥寥千载心”抒发了自己当下的孤独心境,期待未来的日子里能遇到真正懂得自己的人。整首诗充满豪放之情,气势磅礴,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虞山》是南宋诗人方信孺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90年至1205年之间,即南宋中期。在这段时间里,方信孺以他的才华和政治才能受到了朝廷的重用,历任太常博士、尚书左司郎中等职。然而,随着政治斗争的加剧,他在仕途上屡遭挫折,最后被贬谪至地方任职。
在方信孺创作这首诗歌的年代,中国正处于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矛盾激化的时代。由于北方的金国威胁日益严重,南宋政权在政治上保守,军事上妥协,使得民不聊生,民生疾苦。然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却在诗歌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陆游、辛弃疾等著名诗人的作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首《虞山》表达了方信孺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虞山位于江苏省常熟市,是江南的一座名山,也是方信孺的家乡。在诗中,他通过对虞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家园的眷恋和对家乡的眷恋。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作者在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坚韧和毅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