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浮邱山

标题包含
浮邱山
碧海何年已变田,空传双舄旧时仙。 乘风欲挹浮邱袖,同访朱明别洞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信孺(1043年-1122年),字孚若,号宜州先生,福建莆田人。北宋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方信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他参加科举考试,...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很久以前那片碧蓝的海已经变成田地,只有传说中的神仙还能让双舄飞翔。想当初他们曾经探访过美丽的浮邱山和朱明的别样洞天。
去完善
释义
1. 碧海:指大海。2. 何年:多少年前。3. 已变田:已经变成了农田。4. 空传:仅仅流传。5. 双舄:两只鞋子,此处指的是传说中的仙人足迹。6. 旧时仙:过去的仙人。7. 乘风:利用风力,比喻寻求道术或理想。8. 挹:吸取,取用。9. 浮邱袖:指浮邱山的仙人长袖。10. 朱明:古有朱明王朝,此处以朱明代指繁华时代。11. 别洞天:另外的神仙居所。
去完善
赏析
《浮邱山》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方信孺对于浮邱山(位于湖南省岳阳县)的想象和向往。首句“碧海何年已变田”意味着长久的时间流逝,使得曾经的碧海变成了农田,暗示了沧海桑田、岁月流转的观念。接下来的“空传双舄旧时仙”则暗含了对过往传说与历史的怀想,传说中曾有仙人脚踏双舄飞来此地,然而如今只剩传说在流传。 接下来诗人写道:“乘风欲挹浮邱袖,同访朱明别洞天。” 这两句表达出诗人渴望随风而行,亲近并询问古人,一起去寻找那些被遗忘的美景的强烈意愿。“浮邱袖”指代古代神仙的衣服,表现出诗人对接踵而至的仙境生活的向往,而这种愿景又以“朱明别洞天”这一词组达到高潮。“朱明”是对红日与夏历中的五月的称呼,象征着繁荣与光明;而“别洞天”则代表诗人心目中理想世界的象征,那是一个被神秘力量庇佑着的极乐之地,恰如今天的浮邱山那样充满灵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浮邱山》是南宋诗人方信孺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北方金朝和南方南宋的对峙状态。 在创作这首诗时,方信孺身处南宋朝廷,官至尚书郎。他为人正直,富有才学,但由于政治原因,曾多次受到排挤和贬谪。在这首诗中,方信孺通过对浮邱山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孤独、忧郁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外患不断。金朝对南宋的侵略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背景下,诗人方信孺通过描绘浮邱山的美景,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心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