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山
一径萦纡夹粉墙,向来台馆化僧房。
周遭老木依然在,曾见刘家伪帝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条弯曲的小路,环绕在粉色的墙壁之间,曾经的亭台楼阁如今已经变成了僧人的住处。周围的古树依然屹立不倒,见证过刘家的虚假繁荣与荣光。
去完善
释义
一径:一条小路。
萦纡:曲折环绕。
粉墙:涂有白粉的墙壁,常用于形容富贵人家的住宅。
台馆:高大的建筑。
僧房:僧人的住处。
周遭:周围。
老木:老树。
依然:依旧。
曾见:曾经看到。
刘家伪帝王:指汉朝末年割据一方的诸侯王刘表。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刘氏山》中,诗人以刘氏山的变迁为主题,表达出世事无常的感慨。首句“一径萦纡夹粉墙”描绘了刘氏山环境的清幽与雅致,而“向来台馆化僧房”则揭示出此处曾经的繁华已化为僧舍,透露出浓厚的历史感。接着,诗人通过“周遭老木依然在”以及“曾见刘家伪帝王”两句揭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沧桑,感叹江山依然,但物是人非,曾经显赫一时的刘氏家族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整首诗通过对刘氏山的描述,引发了对时间、历史和人生的思考,传递出深刻的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刘氏山》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960-1279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期,诗歌艺术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这段时间里,方信孺的个人经历丰富多样。他曾在朝廷任职,后因故辞官,开始游历四方,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大自然的感悟愈发深厚,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刘氏山》就是他在游历过程中创作的。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宋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富裕,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相应增加。此外,由于科举制度的实行,文人阶层逐渐崛起,他们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也推动了诗歌的发展。在这个时期,许多文人都热衷于游历山水,体验自然之美,并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诗篇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水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