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走珠石

标题包含
走珠石
底事明珠解去来,当时合浦已堪猜。 贾胡不省何年事,老石江头空绿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信孺(1043年-1122年),字孚若,号宜州先生,福建莆田人。北宋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方信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他参加科举考试,...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为何海里的明珠被取走?其实在很久以前,我们就应该能猜测到答案。 那些做生意的人不明白真相,只有江边的老石见证了这一切,如今只剩下了绿苔。
去完善
释义
底:指究竟、到底; 事:事情、事实;明珠:珍贵的宝物,这里特指珍珠;解:解除、解开;去来:即来回、往返; 底事明珠解去来,意思是:为什么珍珠反复被拿取? 当时:那时,指代过去某个时期;合浦:古代郡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以产珍珠著称; 已堪猜:已经可以猜测出; 当时合浦已堪猜,意思是:当时的合浦已经可以让人猜想到是宝物的来源地了。 贾胡:从事珠宝贸易的外国人; 不省:不知道;何年:哪一年; 老石江头空绿苔:老石江头的石头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珍珠与江石的古诗。诗人以明珠(即珍珠)为引子,描述了它从合浦(古代的珍珠产地)被解去的过程,引发了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诗人暗示,就像珍珠的流失一样,贾胡(古代商人)们已经忘记了一些过去的往事。最后,诗人通过描绘江头绿苔满布的画面,表达了岁月蹉跎、物是人非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走珠石》是南宋诗人方信孺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无法确定。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宋朝和金朝的对峙阶段,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然而,江南地区相对较为安宁,经济和文化发展较为繁荣。 接下来,我们关注一下诗人方信孺的人生际遇。方信孺是一位出身书香世家的文人,他的家族在当地颇有名望。他年轻时便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后投身官场,担任地方官员。然而,由于时局动荡,他在官场上并不得志,曾多次被贬谪。在这个过程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对现实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我们要了解与方信孺有关的时代背景。在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兴盛,成为了许多文人的向往之地。此外,南宋时期的诗歌创作受到了江西诗派的影响,注重炼字、意境和韵律。这些因素都为方信孺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综上所述,《走珠石》这首诗歌是在南宋时期,由身处乱世却向往江南水乡美好生活的诗人方信孺创作出来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