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飞来殿

标题包含
飞来殿
嵯峨古殿记飞来,千古传闻亦怪哉。 龙象渐随尘土化,却疑神物欲飞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信孺(1043年-1122年),字孚若,号宜州先生,福建莆田人。北宋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方信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他参加科举考试,...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宏伟的古殿仿佛从天而降,千百年来的传说令人称奇。随着岁月的流逝,龙与象似乎也逐渐化为尘土,但人们依然怀疑这些神奇的生物是否准备再度归来。
去完善
释义
1. 飞来殿: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五龙潭风景区内的一座古庙。 2. 嵯峨: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 3. 龙象:佛教用语,指佛法的妙理和高僧的德行。这里代指寺庙建筑。 4. 神物:神话传说中的神奇生物,这里指飞来殿的传说象征物。
去完善
赏析
《飞来殿》是南宋诗人方信孺所作的一首描绘古寺景象的诗。诗人以飞来殿为引子,勾画出一幅千年古刹的神秘景象。首句“嵯峨古殿记飞来”中,“嵯峨”形容古殿的壮丽景象,而“飞来”则表现了古殿非人力所为、自然生成的神秘感。这句诗既是对古殿外形的描写,又展示了其悠久的历史底蕴。接下来的“千古传闻亦怪哉”则进一步渲染了古殿的神秘气氛,强调了它所引发的奇闻异说。 第二联“龙象渐随尘土化,却疑神物欲飞回”中,“龙象”比喻古寺中的佛像和佛事活动,暗示出寺庙的衰落和沉寂。其中,“尘土化”揭示了时间流逝、历史沧桑之感,同时也体现出古寺由盛转衰的过程。而后半句“却疑神物欲飞回”则表达出作者对古寺神奇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期待,以及对神力眷顾的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飞来殿》是南宋诗人方信孺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90年至1267年之间,即南宋中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的南方政权——南宋,正面临北方金国的威胁。国家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 方信孺(约1163—1222)是南宋的一位文人官员,历任大理寺评事、监察御史等职。他在诗文中表达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清廉正直的品质。在这段时期,他经历了南宋朝廷的内忧外患,感受到国家的危机和人民的不幸。 在这一时期,方信孺任职于地方政府,负责管理民间事务。他曾主持修复飞来殿这一历史悠久的古刹,以弘扬佛教文化,安抚百姓心灵。在这个过程中,他创作了这首描绘飞来殿的诗篇,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