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菖蒲观觉真寺

标题包含
菖蒲观觉真寺
千载仙居已渺茫,道山佛屋自相望。 春花秋草年年事,却作游人歌舞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信孺(1043年-1122年),字孚若,号宜州先生,福建莆田人。北宋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方信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他参加科举考试,...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千年前的神仙居所如今已经难以寻觅,只能看到道观与寺庙相互守望。 那片春天的花朵秋天的芳草,年年都会重
去完善
释义
1. 菖蒲观: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意溪镇东部的鹳巢村,是潮州著名的旅游景点。 2. 觉真寺: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龟峰风景名胜区,是一座佛教寺庙。 3. 千载:千年。 4. 仙居: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菖蒲观。 5. 渺茫:模糊不清,这里指时间久远,建筑已经破旧。 6. 道山:道教的山,这里指菖蒲观所在的山。 7. 佛屋:佛教的寺庙,这里指觉真寺。 8. 相望:互相看得见。 9. 春花秋草:指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10. 年年事:每年都在发生的事情。 11. 却作:变成。 12. 游人:游客。 13. 歌舞场:供人娱乐的场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菖蒲观和觉真寺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世事无常的感慨。首句“千载仙居已渺茫”描绘了古时的神仙居所如今已变得模糊不清,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发展。接下来的“道山佛屋自相望”则描述了道教和佛教建筑在地理位置上的相互守望,体现了宗教文化在此地交融共存的现象。 诗的后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看法。“春花秋草年年事”通过对四季景色的描述,传达了自然界的循环往复和生命的生生不息。然而,这些美丽的景色却被世人当作游乐的场所,成为“游人歌舞场”,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消费,以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追求和欲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菖蒲观和觉真寺的历史变迁及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时间、宗教、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菖蒲观觉真寺》是南宋诗人方信孺的一首描述山水景色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方信孺正处于他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时期。他是一位著名的学者、政治家和外交家,曾任礼部侍郎等职。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积极参与国家的各项事务,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当时的政治局势复杂,他在官场上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曾多次遭受贬谪。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在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内外交困的局面。在内忧方面,朝廷内部腐败严重,政治斗争激烈;在外患方面,金国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宋朝构成巨大威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方信孺作为一名有远见和担当的官员,始终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菖蒲观觉真寺》这首诗表达了方信孺对美好山水的向往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通过对菖蒲观觉真寺景色的描绘,他表达了希望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美好愿望。同时,这也反映了他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和高尚的情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