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白云洞

标题包含
白云洞
金刹凭陵尺五天,胜游何必羡登仙。 安期想见身千亿,汗漫人间若个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信孺(1043年-1122年),字孚若,号宜州先生,福建莆田人。北宋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方信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他参加科举考试,...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金刹寺雄踞高山之上,与天际咫尺相隔,令人向往。如此美妙的旅行体验,何必去羡慕那些成仙之人呢?传说中的神仙安期先生,谁能想象他拥有无数化身?在广袤的人间世界,我们又怎能触及到他的踪迹呢?
去完善
释义
1. 金刹:指佛教寺庙,这里代指白云洞所在的高山。 2. 凭陵:靠近、挨着。 3. 尺五天:古代神话传说,天有九重,此处以“尺五天”来形容白云洞所在的山峰之高。 4. 胜游:优美的景色,这里用来赞美白云洞的风光。 5. 登仙:指成仙升天,此处表示向往神仙生活的愿望。 6. 安期:即安期生,传说中的仙人,据传曾在海边卖药,秦始皇曾派人去找他求长生不老药。 7. 千亿:形容很多,这里表示安期生的数量众多。 8. 汗漫:漫游、游荡,此处比喻飘忽不定的生活。 9. 若个边:哪个边缘、哪一边,表示在人间到处都有像白云洞这样优美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白云洞》是南宋诗人方信孺的一首描绘登山游览景象的诗歌。首句“金刹凭陵尺五天”描绘了巍峨壮观的金刹寺高耸入云的景象,展现出诗人在登高望远时所感受到的雄伟气势。次句“胜游何必羡登仙”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在人间就能体验到仙境般美景的喜悦之情,强调了这次登山之旅的非凡体验。 接着,诗人以“安期想见身千亿”表达了对古代神仙安期的想象,他猜想安期应当有千千万万个分身,穿梭于浩瀚无垠的人间世界。最后一句“汗漫人间若个边”则表现出诗人感到人间世界的广大无边,不禁让人思考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和意义。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眼前的壮丽景色,还通过联想、想象等手段,表达了他对人生、宇宙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云洞》是南宋诗人方信孺所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后期(1160-1279年)。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已经风雨飘摇,战乱频繁。而方信孺作为一位爱国诗人,他的一生也充满了坎坷。 方信孺在年轻时就表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仍然坚持写作,关注国家时事,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方信孺创作了《白云洞》一诗。诗中以白云洞的美景来象征国家的繁荣昌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和担忧。同时,他也通过对白云洞的描绘,抒发了自己漂泊不定、壮志难酬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