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悬钟

标题包含
悬钟
绝壁初无路可通,何人特地铸金钟。 神仙底处应难诘,弹落余声和涧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信孺(1043年-1122年),字孚若,号宜州先生,福建莆田人。北宋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方信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他参加科举考试,...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山崖陡峭刚凿出道路时并无通路,是谁在此地特别制作了金钟? 想要探究神仙的居所在何处显然有困难,但那金钟的余音却如同松涛与山涧的和鸣。
去完善
释义
"悬钟":指悬挂在悬岩上的古钟,是古代供人敲击的乐器。 "绝壁":极高的山崖峭壁,此处形容地势险峻。 "路可通":指道路可以通行。 "何人特地铸金钟":为何有人特意在此地铸造一口大钟。 "神仙底处应难诘":神仙究竟在哪里,难以探寻追问。 "弹落余声和涧松":敲打悬钟所发出的声音,与山间流淌的溪流、随风摇曳的松树相互交织,形成和谐的音乐效果。
去完善
赏析
《悬钟》是一首描绘悬崖峭壁之上钟声回响的古诗。诗人通过描述山峰险峻、无路通行的景象,引发出对神仙传说的思考。“何人特地铸金钟”,这句话意味着有人特意在如此险恶的地方铸造了一口金钟,为的就是借助悬崖的回声将钟声传播得更远。诗人以此方式强调了生命的执着与坚定的信仰。最后两句诗则展示了钟声响彻山谷、回荡在松树之间的壮丽景观。整首诗借助于险峻的自然环境、神秘的传说和悠扬的钟声,生动地展现了人类意志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悬钟》是南宋诗人方信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为公元12世纪。这一时期,宋朝内外交困,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诗人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士人,对此深感忧虑。 在方信孺创作这首诗歌时,他的生活境遇并不如意。他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后来虽被召回朝廷,但仍然受到朝中权贵的排挤。这使得他在政治上难以有所作为,只能在文学创作中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一时期,南宋王朝面临着金国的强大压力,边境战事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外,国内官僚腐败严重,百姓疾苦无人关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悬钟”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