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药洲

标题包含
药洲
沙邱遗臭茂陵空,何物能成九转功。 地下刘郎犹有媿,驾言聊作葛仙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信孺(1043年-1122年),字孚若,号宜州先生,福建莆田人。北宋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方信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他参加科举考试,...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黄沙之地那座孤寂的邱墓早已被遗忘,茂陵也已空空如也,一切都显得寂静无声。是什么成就了千古流传的伟业呢?在地下长眠的刘郎,恐怕都会为此感到羞愧,毕竟他的成就无法与那些传说中的神仙相比。既然如此,我们还是姑且以那传说中的葛仙翁自居吧。
去完善
释义
1. "沙丘":指秦朝时沙丘宫,位于河北省广宗县大平台村。这里是秦始皇病死之处。 2. "茂陵":西汉时期汉武帝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兴平市南位镇茂陵村。这里代表了汉朝的繁华与衰落。 3. "九转功":道教修炼成仙的过程。在这里用来表示长生不老药的制作过程。 4. "刘郎":东汉末年赤眉军起义领袖刘盆子,被光武帝封为赵王。"刘郎"在此处用来代表草莽英雄。 5. "驾言":驾车前往之意。这里的"驾言"有暗喻想要学道求仙的意思。 6. "葛仙翁":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后世尊称为“葛仙翁”,又称“葛天师”。
去完善
赏析
《药洲》是南宋诗人方信孺所写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通过议论和历史回顾,表达对人物品质的赞誉和对国家治乱的关注。 首句“沙邱遗臭茂陵空”以秦始皇的陵墓为背景,揭示了历史长河中人物评价的变化。秦始皇曾是一位强大的皇帝,但如今他的陵墓只剩下荒凉的沙丘,被人们遗忘和唾弃。这里用了“遗臭”一词,表达了作者对秦始皇暴政的不满和讽刺。 第二句“何物能成九转功”以九转金丹的传说为引子,提出一个疑问:什么东西才能使一个人像葛洪那样炼成金丹、飞升成仙呢?这里暗示了治理国家需要有良好的品质和智慧。 第三句“地下刘郎犹有媿”借西汉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刘盆子之事,进一步表达作者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刘盆子虽然出身贫寒,但最后在斗争中失败了,被埋在地下。这句诗说明了即使成功的人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会留下污点,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批判态度。 最后一句“驾言聊作葛仙翁”以葛洪的故事结尾,表示作者愿意像葛洪那样为国家做出贡献。葛洪在历史上被誉为炼丹家、医学家和道家思想家,他的一生都在探索真理、为民造福。这里表达了作者希望能成为像葛洪那样的人物,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药洲》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方信孺的一首描绘岭南风土人情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正是中国历史上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方信孺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担任广州知府,负责治理岭南地区。在他的任期内,他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并与当地百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首《药洲》就是他在广州任职期间所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岭南地区的热爱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同时期,南宋政权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北方金国不断侵略,内部政治腐败严重。方信孺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关注国家的安危,忧虑民生疾苦,并在诗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在《药洲》一诗中,方信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岭南药洲的美景,以及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他以药洲的美丽景色为载体,表达了对自己治下百姓的关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