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竺山广果寺
小桥横绝两峰环,白日松风为掩关。
天半楼台矗金碧,直疑海上普陀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座桥横跨在两座山峰之间,阳光照耀下的松林风声成为我关闭门窗的理由。天上的楼阁金光闪闪,仿佛真的是海上的普陀山。
去完善
释义
广果寺:又称普安禅院,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西竺山上。
两峰:指的是西竺山中的两座山峰。
白日松风:形容阳光照耀下的松树随风摇曳的情景。
掩关:意指关闭寺门,使寺院保持宁静。
天半:指天空的高处。
金碧:金色的光辉和青翠的绿色相互辉映。
海上普陀山:此处是比喻,将西竺山的广果寺比作普陀山上的普济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广果寺的美景。首句“小桥横绝两峰环”点出了广果寺的位置特点,它位于两座山峰之间,一座小桥横跨其间。接下来两句“白日松风为掩关。天半楼台矗金碧”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白天在松林间听风吹过,发出沙沙声,仿佛是自然的声音在诉说着什么。后半句则描写了广果寺的高大宏伟,从远处看,它的金色和碧色犹如是天上的建筑一般美丽。最后一句“直疑海上普陀山”则是诗人将广果寺与普陀山作对比,表达了广果寺之美让人怀疑是否是在海上的普陀山一般壮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竺山广果寺》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一首描绘寺庙风景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朝(960-1279年),具体年代不详。
在创作此诗时,方信孺正身处南宋,当时的国家局势相对稳定,文人墨客们寄情山水、崇尚佛学之风盛行。在这个背景下,方信孺选择游览名胜古迹,留下许多优美诗篇。
当时,佛教在中国已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尤其在南方地区,佛寺遍布,文化繁荣。作为对佛学颇有研究的文人,方信孺以他的眼光和感悟,写下了这首《西竺山广果寺》,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的热衷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