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西山凿池种白莲作

标题包含
西山凿池种白莲作
池开新白遍天涯,未许东风擅一家。 苍桂丛中苍桂树,碧莲峰里碧莲花。 波光分破湖千顷,云影斜飞水一漥。 待著栏干横浅绿,浮萍开处见鱼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信孺(1043年-1122年),字孚若,号宜州先生,福建莆田人。北宋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方信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他参加科举考试,...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池塘绽放新白盛开遍布海角天涯,没有允许东风独自独占风光。 苍翠的桂花林中有苍翠的桂树,碧绿的莲花峰上有碧绿的莲花。 碧波荡漾分割湖面千顷,云影倾斜投影在一方水中。 等待著栏杆横陈一抹浅浅的绿色,浮萍飘散的地方可见游动的鱼虾。
去完善
释义
1. 天涯:指极远的地方。 2. 东风:指春风。 3. 苍桂:一种常绿乔木,即桂树。 4. 碧莲峰:位于西湖西侧,以山上有碧绿的莲池得名。 5. 波光:水面反射出来的阳光。 6. 分破:分散,破碎。 7. 千顷:形容湖面广阔。 8. 云影:云朵在水中的倒影。 9. 水一漥:指池塘中的水面。 10. 栏干:栏杆。 11. 浅绿:淡绿色。 12. 浮萍:水生植物,叶片浮在水面上。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西山凿池种白莲作》中,诗人描绘了白莲花的美丽景致。诗人以新颖的视角展现了白莲花盛开时的美景,表现出诗人的独特匠心和个性。 首联中,“池开新白遍天涯”,点明了主题,表现了白莲花盛开的场景;“未许东风擅一家”则表达了诗人认为白莲花的美并不逊色于春天的景象。诗人用充满激情的笔触描绘出了白莲花傲然独立的形象。 颔联则通过“苍桂丛中苍桂树,碧莲峰里碧莲花”这一对仗工整的诗句,进一步赞美了白莲花的美丽与生命力。这既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生命力量的赞美。 颈联中的“波光分破湖千顷,云影斜飞水一漥”,通过对光影的捕捉,生动地展现了白莲花在不同光线下的美感。同时,这两句也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感洞察力。 尾联中的“待著栏干横浅绿,浮萍开处见鱼虾”,则以动写静,描绘了白莲花周围的生机盎然的景象。诗人以此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山凿池种白莲作》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一首描绘白莲花种植场景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25年至1145年间,即北宋末年和南宋初期。 在这段时间里,方信孺历经了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他的生活充满了动荡和变故,这可能使得他更加向往宁静平和的生活。在观察了西山一带的自然风光后,他被那里的山水景色所吸引,于是决定在山上开凿水池,种植白莲。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背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兵南下,攻占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北宋灭亡。随后,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建立了南宋王朝。这种政治变革使得人们对国家命运和未来充满了忧虑和期待。 在这种背景下,方信孺选择了在山间开凿水池,种植白莲,以此表达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用诗的语言,描绘了白莲花的美丽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