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磨角石
旧说神龙水底蟠,何年电掣与雷奔。
至今舟子相呼唤,犹指江边石上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以前的传说讲神龙在水底盘绕,哪一年雷电疾驰和轰鸣。直到现在船夫还在相互呼喊,还在指点江边石上的痕迹。
去完善
释义
《龙磨角石》是一首描绘江边的神奇景象的诗。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旧说神龙水底蟠:这句是说古时候传说神龙在水中盘旋。"蟠"是盘绕的意思。
2. 何年电掣与雷奔:这句是说不知道哪一年,江水如闪电般流动,如雷声轰鸣。"电掣"和"雷奔"都是形容水流速度快的词语。
3. 至今舟子相呼唤:这句是说直到现在,船夫们还在相互呼喊。"舟子"是指船夫。
4. 犹指江边石上痕:这句是说他们还在指着江边的石头上的痕迹。这里的"痕"指的是龙磨角石的痕迹。
去完善
赏析
《龙磨角石》是南宋诗人方信孺的一首描绘神话传说题材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传说中的神龙在水底翻腾的场景,以及雷霆万钧的力量。“旧说神龙水底蟠”,首句点明主题,从传说中引出神龙的形象,暗示出龙的威严和神秘。第二句则描述了神龙腾云驾雾,仿佛电光闪烁,雷霆奔腾的情景,形象地展现了龙的巨大力量和速度。接下来的两句则是通过“至今舟子相呼唤,犹指江边石上痕”,描述了虽然时光荏苒,但人们对神龙的传说依然记忆犹新,在江边石上仍可找到传说中神龙留下的痕迹,传递出传说故事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整首诗笔触生动,用词独特,既充满神话色彩,又具有现实意义,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龙磨角石》是南宋诗人方信孺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金、宋对峙的局势,战争频繁,民生疾苦。
方信孺(约1170-1228年),字美中,号蒲田,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学,历任地方官吏,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后来,他成为了南宋朝廷的一名使臣,出使金国,力图维护国家尊严。然而,由于金国的强势和南宋朝廷的软弱,他的使命并没有取得成功。这使得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了忧虑。
在南宋末年,由于金国的强大压力和内部腐败,国家政治局势日益恶化。在这种情况下,方信孺以诗言志,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众疾苦的关切。《龙磨角石》正是这一时期他创作的诗歌之一。在这首诗中,他以龙磨角石的形象比喻,表达了国家对敌斗争的决心和人民对生活的期盼。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这个时代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