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寺
万花春老正红酣,不是丛林优钵昙。
山下女郎来问讯,未饶萱草解宜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里繁花盛开,绽放出火红的艳丽,这并非幽静的丛林中生长的优钵昙(一种传说具有治疗能力的植物)。突然,有女子从山下来到,询问这纷繁的花朵是否可以被解读成宜男草。
去完善
释义
1. 花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一座寺庙,是佛教圣地。
2. 方信孺:南宋诗人,福建泉州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
3. 优钵昙:即优昙花,又称昙花,一种花卉名称。这里指代普通的鲜花。
4. 女郎:年轻女子。
5. 问讯:询问情况或消息。
6. 未饶:不逊色于。
7. 萱草:一种草本植物,又名忘忧草、宜男草。
8. 解宜男:传说中能带来男孩的花卉。这里的“解”有治疗、解决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花山寺》描绘了春天花山的美丽景象和人们在其中的活动。首句“万花春老正红酣”,描述了春天的花海如酒醉般鲜艳,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第二句“不是丛林优钵昙”则暗示了这一片繁花并非来自佛教寺庙常见的优钵昙花,进一步强调了这里的独特美景。第三句“山下女郎来问讯”描绘了山间女子前来探询的景象,给画面增添了生气。最后一句“未饶萱草解宜男”则是通过强调萱草也未能在这般美景面前展现出自己的宜人之处,表现了花山寺景色的迷人之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花山寺》是南宋诗人方信孺的一首题咏诗。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天里花山寺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和对佛家禅宗的向往。通过细致地描绘寺庙周边的景象,诗人传达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感。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方信孺的背景信息。方信孺生活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是一个政局动荡但文化繁荣的时期。他是一位著名的文人,以文学和书法见长,作品多涉及政治、历史和文化方面的内容。他曾担任过地方官职,后因触怒权贵而被贬谪。
其次,我们要关注这一时期的背景知识。南宋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历史上的转折阶段。一方面,随着金兵南侵,北宋灭亡,南宋政权被迫偏安江南一隅;另一方面,由于战乱和政治动荡,人们对心灵的慰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得更加迫切。在这样的背景下,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
综上所述,在《花山寺》这首诗中,方信孺通过对花山寺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和谐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身处乱世时的心灵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