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还珠洞

标题包含
还珠洞
归舟多载小江春,重访东岩旧屐痕。 插水峭崖犹有路,垂天怪石本无根。 金华仙伯真知己,薏苡将军足断魂。 安得北山公可作,倩渠移取向家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信孺(1043年-1122年),字孚若,号宜州先生,福建莆田人。北宋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方信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他参加科举考试,...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艘载满诗意的小船再次靠近春天,重新探访那古老而熟悉的地方。在山崖陡峭、水流湍急的地方依然留有路径,那些悬挂在天空的巨大岩石却没有立足之地。金华那位仙人般的知己真是难能可贵,想起那位种满薏苡的将军也让人感慨万分。要是那位北山的智者还活着就好了,或许他能帮助我们迁移到理想的家园。
去完善
释义
1. 归舟:回程的船只,这里指诗人方信孺自己。 2. 小江春:泛指春天的景色。 3. 东岩: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一景区。 4. 旧屐痕:古人穿屐行走时留下的痕迹,这里是诗人故地重游的感慨。 5. 插水峭崖:形容岩石陡峭,直插入水中的景象。 6. 垂天怪石:形容巨大的石头悬挂在天空之下,显得奇特而壮观。 7. 金华仙伯:古代传说中东汉时期的神仙方士,这里是指那些隐居山林的道士们。 8. 薏苡将军:指汉代名将马援,他因被诬陷私吞薏苡果实而死,这里用以表示自己蒙冤的经历。 9. 安得:如何能够得到的意思。 10. 北山公:指的是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他曾为世人称颂的山水诗作有丰富的描绘山川之美的经验。 11. 倩渠移取:意为自己请求对方将自己引荐给山中隐士,以完成自己的心愿。
去完善
赏析
《还珠洞》是南宋诗人方信孺的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首联“归舟多载小江春,重访东岩旧屐痕”,点明了诗人故地重游的心情和景致,带着春天的气息和岁月的痕迹。颔联“插水峭崖犹有路,垂天怪石本无根”,生动描绘了山水的雄奇与险峻,彰显了大自然无穷的力量和奇妙的变化。颈联“金华仙伯真知己,薏苡将军足断魂”,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奇观的感慨和对人生百态的审视。尾联“安得北山公可作,倩渠移取向家园”,则流露出诗人渴望超脱世俗纷扰,寻找精神家园的愿望。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丰富,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诗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还珠洞》是南宋诗人方信孺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侵,中原地区战火纷飞。 作为南宋文人,方信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他在诗中写道:“青天无点污,灵爽自来仪。”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如“虚舟时一系,短策日重携”,说明了他身处战乱时代,但仍旧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此外,方信孺所处的时代正是南宋末年,金国不断南侵,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在这样的背景下,方信孺选择隐逸山林,以诗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