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冈
海门高并两峰寒,大艑轻帆自往还。
安得百灵移一岛,却教尘世看三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海门市位于两座山峰之间,显得格外寒冷;那里的大船轻帆往来不息。如果能让所有的神仙移动一个岛屿,让尘世间的人们都能看到这三座仙山该有多好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海门:古代县名,位于今广东省潮州市潮阳区。
2. 并:同“旁”,意为靠近,相邻。
3. 大艑:指大的船。
4. 轻帆:轻便的风帆。
5. 安得:怎么能够。
6. 百灵:泛指各种神灵。
7. 移一岛:将岛屿移动。
8. 却教:让……看到。
9. 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去完善
赏析
《相对冈》是南宋诗人方信孺创作的一首描绘海景的诗作。诗人在作品中通过对海的刻画,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首句“海门高并两峰寒”,描述了海门的险峻和雄伟。“两峰寒”不仅形象地展现了山峰的巍峨,还通过“寒”字传达了山间的凉意,为全诗营造了清冷、寂静的氛围。
第二句“大艑轻帆自往还”,表现了海上船只的自由往来。“大艑”是指大型的商船,“轻帆”则是轻便的渔舟。这句诗通过描绘船只的繁忙景象,展示了海洋贸易的繁荣与渔民生活的富饶。
接着,诗人发出感慨:“安得百灵移一岛”。他希望有神奇的魔力能让岛屿移动,让人们能够欣赏到更多的美景。这一想法虽然无法实现,但却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最后一句“却教尘世看三山”,将人们的视线引向那遥远的仙境——“三山”。这里的三山并非实指,而是泛指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诗人借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相对冈》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89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
方信孺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即以才学闻名于乡里。他在宋高宗绍兴年间担任官职,后因抗金斗争失败被贬谪。在这段时间里,他深入观察民间疾苦,关注国家兴亡,写下了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
在《相对冈》的创作背景中,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外患频繁。当时金国南侵,南宋朝廷采取妥协政策,导致民不聊生。方信孺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诗人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相对冈”这一意象,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