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岩
天半飞涛六月寒,苍崖壁立互回环。
从今好事能题品,列作南中第一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六月里寒风席卷而来,如同天空中的波涛翻滚;青色的悬崖耸立如屏障,彼此相互环绕。从今天开始,能够品尝到这美好的风景,可以将其列为江南第一山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滴水岩:地点名,具体位置不详。
2. 天半:天空中的一半,此处形容山高。
3. 飞涛:飞溅的瀑布。
4. 六月寒:形容瀑布水流带来的寒冷感觉,即使在炎热的六月也让人感受到清凉。
5. 苍崖:青绿色的悬崖。
6. 壁立:形容山势陡峭如墙壁般直立。
7. 回环:环绕、盘旋。
8. 从今:从今天开始。
9. 好事:喜欢山水风光的人。
10. 题品:对景物进行评价、赞许。
11. 南中:泛指南部地区。
去完善
赏析
《滴水岩》这首诗描绘了滴水岩壮丽的景观。首句“天半飞涛六月寒”,以磅礴的笔墨勾勒出了滴水岩瀑布的景象,凌厉的气势仿佛令炎炎夏日都感受到了寒冷。次句“苍崖壁立互回环”则通过对周围悬崖峭壁的描述,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深邃而险峻的自然环境。接下来的诗句“从今好事能题品”传达出作者对方信孺个人的期许,认为他能够将此事传颂后世。而最后一句“列作南中第一山”则是诗人对方信孺以及滴水岩的赞美,将滴水岩誉为南方群山之首,寓意其巍峨、壮观的自然风光和无可比拟的历史文化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滴水岩》是南宋诗人方信孺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滴水岩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内心感受。据记载,方信孺在南宋时期曾担任过江西提点刑狱公事等官职,后因与权臣韩侂胄不和被贬谪。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被贬谪期间创作的。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方信孺作为一位正直的官员,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在现实中所遭遇的不幸。滴水岩的美景使得他暂时忘却了世俗的烦恼,感受到了心灵的宁静。
在这首诗中,方信孺通过对滴水岩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他希望国家能够摆脱战乱和腐败,实现和平与繁荣。然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种愿望很难实现。因此,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的诗篇,更是一首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