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漓山云崖轩

标题包含
漓山云崖轩
不用穷探费杖藜,隠然林壑挟城陴。 曾遵月洞千岩上,更著云崖一段奇。 拂拭轩窗容俎豆,发挥泉石借声诗。 瞿昙颇似知人意,已约梅花带雪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信孺(1043年-1122年),字孚若,号宜州先生,福建莆田人。北宋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方信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他参加科举考试,...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不需要费力去探索,优美的自然景色和城市的边缘已然融合在一起。月光下的山洞、千岩之上,再加上那独特的云崖段。擦净窗户迎接圣贤到来,让泉水山石发声诵出诗歌。释迦牟尼似乎也知道人的心思,已经邀请梅花带雪一起来了。
去完善
释义
1. 不用:不需要。2. 穷探:极力探寻,尽力探索。3. 费杖藜:指辛苦登山。4. 隐然:隐隐约约的样子。5. 林壑:树林和山谷。6. 挟:靠近,依傍。7. 城陴:城墙上的女墙。8. 曾遵:曾经顺着。9. 月洞:月亮升起的地方。10. 千岩:众多的岩石。11. 更著:更加显现出。12. 云崖:云雾笼罩的山崖。13. 一段奇:一种奇特的美景。14. 拂拭:擦拭干净。15. 轩窗:房屋的窗户。16. 容俎豆:容纳祭器。17. 发挥:展示,表现。18. 泉石:泉水和山石。19. 借声诗:借助诗歌抒发情感。20. 瞿昙:佛教的创始人,这里代指佛。21. 知人意:理解人的意愿。22. 已约:已经约定好。23. 梅花带雪移:描述梅花开花时的美景。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漓山云崖轩》中,方信孺描绘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相互交融的意境。起句“不用穷探费杖藜”,表达了诗人对所描绘景色的高度赞誉,强调这美景就在眼前,无需花费力气去探寻。接下来的“隐然林壑挟城陴”,则形象地展现了山林与城市的和谐共处,互为映衬。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让人仿佛置身于这样的景象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诗人描述了自己曾攀登过月洞千岩的经历,并赞美了云崖的独特景观。在这里,云崖轩成了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让诗人得以更好地欣赏和感悟大自然的美景。在诗人的笔下,山水、泉石都拥有了生命和感情,它们不仅可供观赏,还能激发诗人的灵感,使诗人创作出更多优美的诗篇。 “瞿昙颇似知人意,已约梅花带雪移”是这首诗的高潮部分,也是诗人在此抒发人生哲理的点睛之笔。诗人将人与自然的对话推向极致,表达出自己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虽然瞿昙作为佛教的创始人,已经离去多年,但诗人仍能感受到他似乎明白人们的心意,并在梅花盛开的时节里,邀请人们在雪景中共赏梅花。这里既有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也有对短暂人生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漓山云崖轩》是南宋诗人方信孺的作品,创作于宋光宗绍熙年间(公元1190年-1194年)。此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北方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国,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方信孺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他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才华横溢闻名于世。然而,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尽管如此,方信孺并未气馁,转而投身军旅,期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然而,南宋朝廷的腐朽与软弱,使得他的理想化为泡影。 在绍熙年间,方信孺出任钦州知州。在此期间,他游历了漓江一带的名胜古迹,领略了壮丽的山水风光。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他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漓山云崖轩》。诗中以“卧看青山白云处,石床长啸待秋风”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