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蛟山
耆老相传亦可嗟,深山大泽自龙蛇。
老蛟变化初何怪,天马从来产渥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文中描述的场景和寓意已经在翻译中得到了很好的呈现:古老的故事令人感叹,深山和宽阔的水域中藏着许多神奇的事物。化身为蛟的老者(或象征老道的智者)原本并不奇怪,而天赋异禀的神驹同样出生在大自然的胜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马蛟山:位于广东潮州府潮阳县西南三十五里的海丰县境内。传说此地为马鲛鱼变化成马的地方。马鲛鱼是一种深海鱼类。
2. 耆老:年老的人,这里指当地的老人。
3. 相传:指民间流传的故事或传说。
4. 深山大泽:指深邃的山野和水草茂密的大沼泽地。
5. 自龙蛇:指马蛟山的神秘之处。龙和蛇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此处形容其神秘而奇特。
6. 老蛟变化:指马鲛鱼变成马的神奇过程。
7. 初何怪:刚开始为什么感到奇怪。
8. 天马:神马,传说产于西北的渥洼水。这里用来比喻马蛟山所产之马的神异。
9. 产渥洼:指产于渥洼水的天马。渥洼水位于今天的甘肃省武威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马蛟山”,诗人方信孺通过对马蛟山的描绘,表达出对传说、历史和现实的关注与思考。首句以“耆老相传亦可嗟”开篇,传达出对于历史传说的感概和无奈。接下来,诗人通过“深山大泽自龙蛇”这句形象地描述了马蛟山的地理风貌,暗示着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隐藏着的神秘生物——老蛟。而诗人接下来说的“老蛟变化初何怪,天马从来产渥洼”则是对传说中的老蛟和马进行了对比,既揭示了它们在传说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暗含了对现实世界的隐喻,流露出诗人对传奇、英雄以及历史的独特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马蛟山》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朝(960-1279年),具体时期约为宋哲宗、宋徽宗时期(1085-1126年)。
在这段时间里,方信孺经历了人生的高潮和低谷。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好学,年轻时就显露出了文学才华。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这使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反而更加勤奋地创作诗歌。
在方信孺生活的时代,宋朝正处于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虽然经济和文化繁荣,但边境战争频发,人民生活困苦。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墨客选择了隐居山林,寻求心灵的慰藉。方信孺也不例外,他在游览马蛟山时,被这里的景色深深吸引,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
去完善